“老人优先安排下铺”只是权利回归

19.10.2014  04:29

    多人同一订单系统自动分配相邻座位,60岁以上老人的订单凭身份证号识别后优先安排下铺。16日,铁路总公司介绍,12306的网络售票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如果是多人同行一份订单,系统也会自动分配相邻座位,但实现上述功能有一个必备的前提——车票足够富余(详见今日本报12版)。

    一直以来,对12306网站,公众做得最多的,不是赞美与褒扬,而是批评与质疑,因为这网站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服务意识,都不能令公众满意。不过近日,12306网站优化了售票系统,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在车票足够富余的情况下,有望被优先安排在下铺。这样的制度规定一出,该网站似乎有咸鱼翻身的意思,支持者与点赞者不乏其人。在这些人看来,铁老大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开始尝试人性化的举措,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

    无需否认,“老人优先安排下铺”的制度规定,有其进步的一面,毕竟,如果老人睡在上铺,的确不太方便。但必须发问的是:给老人优先安排下铺不是底线之举么?给“老幼病残孕”者多些照顾不应是制度常态么?在公共交通上,无论是宣传语,还是现实的操作,“老幼病残孕”都应该是被关照的群体,那在12306网站上买票时,这种权利同样应该渗入。之前没有这项服务,就是对老人权利的一种剥夺;如今有了,那不过是一种权利回归而已。

    更何况,即便是12306网站让老人的权利回归了,也只是“很有限的回归”。一则,其前提条件是“车票足够富余”,那这在春运期间,便很难实现,因为春运期间的票不可能很富余。而此时,恰恰是“老人优先安排下铺”这项制度发挥善意最好的时候,但很遗憾,这份善意很难被实现。而这样的尴尬现实,也注定会让人质疑制度设置本身:网购火车票“老人优先安排下铺”徒具观赏价值,很难从规定照进现实。

    二则,一直以来,“老幼病残孕”都是连在一起来说的,对其的关爱也应是相似的,如今给“老人优先安排下铺”了,是不是也该考虑给“幼病残孕”者以同样的权利呢?既然铁路仍然有着一定的公益性,那就不应该有被忘却的弱势群体。更何况,《关于做好铁路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车票发售工作的通知》中早已明确了残疾人专用坐席的权利,那在网络购票时,这一权利同样应该得到贯彻执行。至于“幼病孕”者,其“优先享用下铺”的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购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购票方式了,那如何确保公众的权利,显然是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老人优先安排下铺”只是权利回归的起点,如何确保“幼病残孕”者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显然不能靠12306网站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靠相关部门的督促与作为。毕竟,“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制度刚性”才靠得住。唯有保护公众权利、保护老幼病残孕优先的权利成为一种制度设置,公众在火车上、在12306网站上购票的各项权利,才能更好更快地回归。龙敏飞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