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老乡易秀珍怒斥网传雷锋照片造假说
雷锋当年的工友和老乡易秀珍老人,在鞍钢展览馆讲述雷锋的故事
雷锋当年工友乔安山(右),陪同记者一起采访甘肃籍老红军余新元。
鞍山,一座因钢铁而生的城市,也是雷锋生前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城市。近日,本报记者跟随甘肃媒体采访团远赴辽宁省鞍山市,探访雷锋的足迹,采访雷锋生前的工友乔安山、易秀珍等人,聆听雷锋的故事。A易秀珍
“雷锋能吃苦,思想特别进步!”
1958年11月至1960年1月,雷锋先后在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之后参军到了部队,鞍钢是培养雷锋成长的一个重要地方。
兰州到鞍山,相隔2000多公里。从兰州坐火车前往,需要从北京换乘动车,才能抵达鞍山。甘肃媒体采访团几经辗转后,到达鞍山已是晚上11点多。
次日,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参访中,记者见到了特意赶来的易秀珍老人。当年,易秀珍和雷锋一起从湖南出发到鞍钢时,她正值豆蔻年华,而如今已是70多岁、头发斑白的老人。“我们是在长沙车站认识的。因为都分到了鞍钢化工总厂,所以就分在了一个组,雷锋是我们的组长。雷锋是个好小伙,能吃苦,思想特别进步!”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只要与雷锋有关,都会牵动易秀珍老人的心。她看到鞍钢展览馆里一张雷锋在武汉大桥前留下的照片时,感慨地说:“这是当年我们从湖南到鞍钢途中,利用换乘等车的时间,到武汉长江大桥前拍的照片。雷锋看着全是钢铁的大桥,特别激动。”“后来,我们到了北京,要换车去鞍钢的时候,雷锋提议说‘去天安门留个影吧’,之后就有了雷锋提着花编篮、骑着摩托车的照片。摩托车是照相馆的一个道具,供人骑着照相用的。我也照了一张,是全身的。”
易秀珍老人回忆,雷锋在天安门前拍照时,来到金水桥,仰望着毛主席像,伫立了很久。执勤的战士走过来告诉雷锋,金水桥上不能久待。雷锋就问那位战士:“毛主席在哪儿?”战士回答说:“我在这里执勤这么长时间,也没有见过毛主席。要见毛主席,得做出大成绩,当英雄、当模范。”正是执勤战士那句话,深深触动了雷锋。
“是我动员雷锋买了那件皮夹克”
边走边看,一张雷锋身穿皮夹克的照片,让易秀珍老人情绪激动。这张照片,曾被有些人拿出来大作文章,故意抹黑雷锋。对此,易秀珍老人说:“在鞍钢,雷锋工资并不低,一个月工资36元,再加上加班费等等,每月可以拿到40多元。但雷锋吃粗粮、穿旧衣服,积蓄拿去捐助有困难的人。有一天,我们几个工友就劝雷锋,去买件新衣服。我建议雷锋,买就买一套好点的,到什么时候都能穿得出去。买一件皮夹克,一年四季能穿三季。皮夹克还耐穿,可以穿很多年,这样算下来反而省钱划算。雷锋接受了我的建议,买了一件皮夹克。但是后来,雷锋只穿过几次,就收了起来。我做得不好,动员他买了皮夹克,害得被人批判”。
谈到网上有人指出雷锋照片“造假”的问题。易秀珍气愤地说:“那时候,工厂也好,个人也好,没有现在的手机、照相机这些设备。有些事,雷锋做了,当时没有拍下来。就连雷锋当兵,我给他戴大红花,连个相片都没有。后来,雷锋就跑到照相馆补拍了一张戴着大红花的相片。”易秀珍站在照片前,给记者们讲完这些细节后,若有所思地站了好一会儿。
“雷锋在鞍钢一共呆了413天。”易秀珍老人说:“雷锋早有参军的念头,心里一直都想当兵。因为雷锋是个孤儿,在旧社会受过很多苦。党和毛主席救了他,他想报恩。”当时,雷锋在鞍钢的月工资有40多块钱,而到了部队后每月只有6块钱津贴。易秀珍说:“一般的年轻人,有了这么高的收入,谁愿意去当兵?可是雷锋愿意去,他思想境界高,要保卫祖国。就这样,他放弃了一切,到部队去了。”
B乔安山
有生之年尽力宣讲雷锋精神
说到雷锋,雷锋战友乔安山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人物。在鞍山采访期间,乔安山和老伴从辽宁省抚顺市赶来,陪同记者采访了甘肃籍老红军余新元,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乔安山与雷锋在部队相处三年多时间,两人关系要好。乔安山最初识字并不多,是雷锋帮他看家信、写回信。有一年,乔安山的母亲生病了,在信中提及此事。雷锋看信后,悄悄给乔母寄去20块钱。乔母病好了,对儿子说了此事,乔安山一头雾水,想了想,肯定是雷锋。母子俩很感动,但雷锋却说自己是孤儿,没有家,安山的妈就是他的妈,母亲有困难,做儿子的能不给你寄钱么?乔母挤出时间给雷锋做了一双新鞋,但是等到完工之时,雷锋已经因公牺牲了,没有穿到,得知此事的乔母大病一场。
其实,很多人熟知乔安山,是那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更因为五十多年前雷锋的意外去世。1962年8月,乔安山与雷锋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在雷锋的指挥下,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后轮突然滑进路边水沟,碰倒一根日常晒被子用的方木杆子,恰好砸到雷锋头部,后因抢救无效牺牲。1962年组织上对雷锋同志的牺牲定下结论:“因公殉职,意外事故”,“乔安山没有直接责任”。
“雷锋去世后的那些日子,对我来说天都是灰的。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默默地学习雷锋,到全国各地宣传雷锋。”乔安山比雷锋小一岁,如今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无论走到哪里,胸前都挂着一枚雷锋像章。“在有生之年,我会尽力宣讲雷锋精神。真正的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席记者郭兰英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