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就在群众身边 ——嘉峪关市新型标准化社区见闻

17.03.2017  14:02

祁连社区居民参加道德讲堂实践活动。

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了社区群众和谐稳定。

昌盛社区各种便民服务场所方便了居民。

  近年来,嘉峪关市全面推行社会管理扁平化,撤销了所有街道办事处,将69个城市社区按“一万人左右,15分钟办事服务圈”的标准整合为30个社区,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架构。街道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上划到区和市直部门,社会服务职能全部“下沉”到社区。

  “真方便,几分钟就办完了。”日前,长城区兰新社区居民小马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二胎准生证,在中心相应服务窗口,小马拿出身份证、户口本、双方结婚证等证件,工作人员核实证件后,不到5分钟,准生证就办理完毕。

  便民服务大厅,是嘉峪关市每个社区为居民开展集中服务的地方,大厅中设置有民生服务、计生服务、就业保障等10多个服务窗口,“零距离”受理居民的服务请求。大厅中醒目位置摆放便民服务卡,办事流程、需要什么材料证件、找谁办理、联系电话等一目了然。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很快在大厅找到相应的办理窗口。像这样的新型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全市已整合成立48个,建成33个。

  此外,嘉峪关市新型标准化社区还设有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少年第二课堂、健身室、音乐舞蹈室、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居民议事厅、道德讲堂、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警务室、农超对接便民店、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场所,社区群众可以及时享受到各种便民服务。

  完善的硬件设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品质的服务。除了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集中服务外,嘉峪关市社区还采取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服务。

  一次,居民李某来到雄关区福民社区服务中心。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李某从小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属肢体二级残废,前不久不小心摔倒导致右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她这次来是希望得到社区的帮助。了解到这一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当即联系市残联,全程代办,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帮她申请并领取了轮椅和肘拐。

  嘉峪关市新型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社区负责人为网格长、包户干部为网格员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员定期或不定期入户走访,为社区流动人口、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协调解决小区环保、综治、环境卫生等问题,真正做到“责任清、底数明”,居民的急难怨盼之事,在网格中“一网打尽”。

  吴凤英是新华社区7、8号楼的网格员,在这里住着一位94岁的王素芳老人,其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吴凤英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工作法,每周一、周四去看望老人,陪她聊天、看病、买药等,凡是能帮的活,小吴都帮她干了。提起社区工作人员,老人发自内心地说:“我们就是一家人,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日期:2015年12月23日;李某某,女,42岁,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符合低保条件,社区应及时办理……”这是长城区建设社区党委副书记周彬所记的民情日记。像这样的民情日记,嘉峪关市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有一本。

  此外,嘉峪关市每个社区还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像居民能够享受到什么政策,政策有什么变动,他们自己不操心,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就替他们操心。”兰新社区负责人说。

  3月6日,镜铁区紫轩社区居民李政萍老人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将一面写着“尽心尽职,为民办事”的锦旗交给工作人员。

  李政萍老人独自抚养14岁的孙子,孩子不好好上学,让老人很犯愁。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主动上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孩子改变了很多,也能按时上学了。

  “15幢楼水压很低,4楼以上水流太小,希望你们帮忙解决。”“我们两口子下岗好几年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呢?”……社区工作繁琐而复杂,小到漏水纠纷,垃圾乱扔,噪音污染,大到违章建筑等都需要工作人员去解决。“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社区工作人员始终把“社区无小事,事事有回音”作为工作准则,制定解决问题时限,努力将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办得让群众满意。(记者曹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