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庆阳市探索参与式扶贫开发侧记
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位于塬上,多少年来一团糟。到2012年,除了七八户村民养了30多头猪外,村子几乎没啥产业。全村734户,多一半是贫困户。
这么烂杆的村子,好像真没治了。有一回,气不过的群众将村两委的牌子摘下来,扔在了马路上。
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些人。但现在的路岭村,有了宽阔的柏油路,有了清澈的自来水,有了苹果、养牛两大支柱产业……贫困户剩下不到一成。
才3年工夫,路岭村为啥有这么大变化?
这不能不提到庆阳市探索的参与式扶贫。就是在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由群众自主选择、民主决策、全程参与、自我管理。
2013年3月,庆阳市结合双联行动,在宁县湘乐镇樊湾村、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华池县五蛟乡城壕村试点参与式扶贫。村民“当家作主”的新模式,有效地激发了贫困农民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从“站着看、等着扶”,到“想办法、主动干”。如今,参与式扶贫在庆阳市近300个贫困村“落地生根”。
项目咋实施,村民来说话
直到现在,提起2013年3月30日村民选扶贫项目的大会,路岭村村支书许会锋还很激动。
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在许会锋的印象中,村里多少年就开不起村民大会。即使开了,能来100多人“撑死”了。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次大会,破天荒地来了近700人。按村民张彦鹏的话说:“我们自己作主,投票选项目,谁会不来?”
养殖产业、苹果产业、全膜玉米、人畜饮水、通村道路建设、新建幼儿园……面对15个扶贫项目,村民以杏核为“选票”,为自己心仪的项目投上了庄重的一“票”。
有些出乎乡村干部意料,通路、通水,成了村民首选的扶贫项目。
“过去许多村子编制的村级扶贫开发规划,都着急先发展富民产业,没想到,群众将基础设施建设排在第一位。”上肖乡党委书记路博生说。
村民的想法很简单:这么多年,村里一直是“用大跃进的水,耕碎花布的田,收能糊口的粮”。总共才7眼机井,都是“大跃进”年代打的,其中4眼还已失修。还有,平展展的塬上,除了2公里多的砂石路,其他17公里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这样子,谈啥发展产业?
路岭村村民不仅选出了扶贫项目,确定了项目的轻重缓急,还选举产生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矛盾纠纷调解等6个项目实施能力小组。
也不仅仅是路岭村有了参与式扶贫,在华池县鸭洼村,群众投票选出了第一批要上马的14个项目,宁县樊湾村群众选出了修建村组道路、栽植苹果树、养羊等10个富民产业及基础建设项目……
自己说了算,村民主动干
一个个由群众选出的扶贫项目,不仅摸准了各村脱贫致富的脉搏,也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过去新上项目,由上级部门说了算,能不能成功,领导检查点头就行了,村民也不关心。现在,扶贫项目决策权交给了村民,尊重了群众的意愿,大不一样了。”许会锋说。
看到自己的意见得到肯定,村民心齐了,劲头足了。原来,乡村让种果苗,群众偏不种。干部帮着种,群众也冷眼看,吃力不讨好。搞了参与式扶贫,路岭村现在苹果园发展到了2000多亩,果树成活率也大幅提升。在村里的号召下,村民现在还养起了牛和羊。特色产业现在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58%。
因为是大家投票选定的项目,村民们在个人利益受损时,也顾起了大局。参与式扶贫解决了过去干部最头痛、一家一户群众也没法解决的问题。
前几年,从路岭村往邻村的净口村修一条砂石路,只有1.5公里长,整整修了4个多月时间。许会锋告诉记者,关键是拆迁太“淘气”。拦住要钱的村民还算好的,更令人头疼的是,有几户人家,一堵土墙、一棵老树,给多少钱都不拆,最终绕道。
那次村民大会后,2013年5月,路岭村在南台自然村修3公里的砂石路。线放过去,得占村民苟来善家的一分地,那时候,地里的玉米都长出来了。他二话没说,便铲了。
为了修路,50多岁的村民苟百善主动将自家6株碗口粗的楸树砍了,让出道儿来。“说实话,我看着都心疼,一株楸树本来能卖七八百元,这么一砍,就只能当柴烧,不值钱了。”许会锋说。
过去修路,让村民出工出力,村干部登门去叫几次还不出来。现在,喇叭一喊,大家都来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一个月,这段路就修好了。
村民作主,事半功倍,扶贫项目产生了“想都不敢想”的效果。村里的人饮工程,也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建好了。去年,路岭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7元,贫困人口下降到56户,贫困面缩小了51%。
参与式扶贫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大大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理解。上肖乡党委书记路博生告诉记者,60多岁的村民苟如景,以前老找他反映情况。如今,他到村里去,老人态度一下变了,还硬要给他和村干部手里塞苹果。(记者宋振峰 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