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群众期待的“赶考”——陇南市改善民生纪实

27.03.2015  10:45

  记者 周者军

  路越来越好走了,村庄越来越漂亮了,看病买药更方便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回望陇南百姓生活,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着万家灯火。

  近年来,陇南市在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白龙江畔书写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打破阻隔,大山深处告别行路难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乡里赶集,来回得走一天。现在好了,政府为咱着想,修通了五阳公路,把周围五马、阳坝、裕河等14个乡镇串了起来,群众出行方便多了。”说这话的是武都区裕河乡赵钱坝村村民罗桂芳。她的话,不仅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也表达了山区群众对政府千方百计修路的感激之情。

  陇南山大沟深,大部分村庄坐落在半山或河谷地带,由于群山阻隔,多年以来,群众饱受行路难之苦。没有路,每到收获季节,山里产的核桃、花椒、茶叶、木耳等农产品往外运输成了最愁人的事。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党委政府行动的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陇南市各级党委、政府把修路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陇南山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陇南市交通局局长郑作栋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陇南市在每年实施各类交通项目的同时,编制了扶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藏族乡村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两江一水区域农村道路建设规划,确定了到2016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2014年,全市投资18.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655项3873.61公里。

  目前,陇南市195个乡镇中,除重大项目实施影响的8个乡镇外,其余乡镇全部通了水泥或沥青路;全市3201个行政村中,有2146个通上了水泥路。

  在打通村与村、村与乡、乡与县等交通“毛细血管”的同时,陇南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大动脉”建设掀起高潮。

  2013年12月,陇南首条高速公路——武罐高速建成通车。2014年11月,成武高速建成通车。如今,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十天高速陇南段、成州民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加紧建设,武九高速被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渭武高速开工建设。群山环绕的陇之南,正在演奏着一曲铁路、高速、国道、乡村公路、网路组合的修路交响曲。

  扶贫攻坚,实现小康不再是梦想

  在陇南,贫困是绕不开的话题。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陇南的基本市情。2014年,陇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23.7元,虽然同比保持了13.8%的增速,但绝对值仍然居全省末位。截至2014年底,陇南市仍有贫困人口65万。

  如果说道路建设为的是打破群山阻隔,那么如何让陇南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则是最大的民生,也是陇南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历史考题。

  “赶考永远在路上,考题永远在人民心中,只有俯下身子办实事,深入基层接地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民情,解民忧,你才能考出好成绩。”

  多年来,陇南市历届领导班子都把扶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特别是2014年,陇南市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以“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方式,在有限时间内集中力量突破,补齐短板制约,形成了扶贫攻坚的“拳头效应”。

  踏着新春的脚步,走进成县鸡峰镇特困片区,一个个漂亮的村庄在暖阳的照射下格外抢眼,宽阔平整的通村路、入户路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每个村里,村小学、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昔日的穷山沟充满生机和活力。

  草滩村村委会主任谈志刚告诉记者,通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贫困村如今成了旅游扶贫示范村,村里人住上了新房、接上了宽带、开上了三轮车,学生上学近了,小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

  电商扶贫是陇南扶贫开发的创新之举。过去,陇南因贫困而远近闻名,如今,遍地开花的电子商务却让交通不便、偏远闭塞的陇南声名鹊起,一个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把山里的核桃、花椒、苹果、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卖上了好价钱。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开办网店5923家,电子商务实现销售收入7.71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到9011元。

  通过特困片区连片开发、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培育等措施,2014年,陇南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19个乡、274个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

  惠风和畅,山乡群众尽享福祉

  “没想到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近日,记者在徽县银杏树乡任庄村采访时,危旧房重建户王永峰指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很是激动。

  过去20多年,王永峰一家四口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危旧房里生活。2014年,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中,王永峰被纳入改造计划,国家和省里补助了1.45万元,加上自己家多年的积蓄,建起了一砖到顶的新房。

  陇南市建设局一位负责人介绍,2014年,陇南市争取到中央和省里资金1.9亿元,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888户,户均补助1.15万元。为把这项民生实事办好,各地根据改造户的意愿和家庭经济实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农宅设计方案,供广大危改农户选择。同时,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治理农村脏、乱、差和文明村镇建设工作相结合,以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沿线、城区周边村庄为重点,整乡、整村进行改造。改造中,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解决危房问题突出、生活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

  对于住在半山上的文县城关镇滴水崖村的140位村民来说,刚刚过去的冬天,他们不用像往年一样到河沟里背水吃。2014年,在水务部门的帮扶下,村里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70多岁的关明义老人高兴地说:“往年腊月里,河沟里的水结了冰,我们就把冰背回家,等融化后再用。现在,水龙头一拧,清凌凌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真是方便。”

  2014年,陇南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和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来抓。投资1.56亿元,在全市337个行政村、726个自然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共解决农村48953户、22.86万农村人口和61所学校、3.72万名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同时,陇南市还实施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关乎百姓冷暖的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014年,陇南市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低保、养老、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支出达到13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