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惠及城乡群众 ——庆阳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纪实

23.08.2016  14:04

  近年来,庆阳市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18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素质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红利。

优化就医环境,提升硬件服务

  7月23日,在西峰区肖金中心卫生院整洁、明亮的牙科诊室里,医生正在认真为患者检查病症。患者史会燕说:“以前这里的口腔科就是一间很小的房子,设备也很简陋,现在的设备先进了,环境更好了。”

  肖金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变得益于庆阳市加大对基层医疗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2013年9月,肖金中心卫生院一栋6层的门诊楼和一栋4层的住院楼建成投入使用,常规科室的齐全、设备仪器的增多,使得医院运行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为了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近年来,庆阳市按照“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的目标,不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网络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2.6亿元,新扩迁建市级医院4个,整体迁建县级医疗机构5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4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1262个,基本达到了医疗机构建设“市县规模化、乡镇规范化、村级标准化”目标。并先后为市、县医院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500余台(套),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和急救设备,安装了卫星定位指挥系统,建立了市、县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管理平台,实现了院前急救互联互通和城乡120服务全覆盖。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为着力培养医疗卫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庆阳市全面加强卫生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近6年来,招录引进医疗技术人员2216名。

  庆阳市财政投入400万元,以市级医院为基地,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240名、产科医生120名;从今年开始,庆阳市还开展了“千名医护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项目”,“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0名,为市、县培训技术骨干300名、管理人员200名。”庆阳市卫计委副主任杭小平介绍说。

提升医疗水平,共享优质服务

  镇原县开边镇白马寺村75岁的曹永兰老人,今年5月在自家院子走路时不慎滑倒,造成左胯关节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她被送去镇原县中医医院做手术,为她进行手术的是庆阳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主任医师侯世文。“没想到我不出县城,也有市里的医生给我做手术。”曹永兰说。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庆阳市制定出台了各项方案,对全市分级诊疗与医师多点执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派552名医师到县、乡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业务水平。市里两所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1所县级医院,各县医院分别一体化托管辖区乡镇卫生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在基层就医。庆阳市卫计委还对县级100种、乡级50种分级诊疗病种的限定价格、定补标准及自付金额等进行了统一规定。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各县区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共实施分级诊疗1.7万多例,占县乡级住院总人次的14.59%。并通过医保杠杆,将报销额度的标准向县级、乡级倾斜,吸引群众就近就医。

  从2010年起,庆阳市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市、县两级公立医院使用药品以基本药物为主,非基本药物采购量三级医院控制在40%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20%以内,从2012年起全部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市所有基本药物统一在网上采购,实行配送企业市县一体化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中心药库,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为辖区村卫生所统一配送药品。

  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医药分开制度,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已达到100%,使用率达到70%以上,所有药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十二五”期间,庆阳市药品改革累计让利群众3.86亿元,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记者先朝阳 陇东报记者李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