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政府主唱”为“群众主演”:环县“百姓大舞台”让文化活动火起来

10.09.2014  12:40

  初秋时节,傍晚已有些许凉意了,可环县环江岸边的皮影广场依旧和夏季一样,热火朝天。和许多城里人一样,每天晚饭后,家住环县锦江小区的魏兴德就急急忙忙地向那里走去。他着急去占个好位置。

  吸引魏兴德他们脚步的,正是环县举办的“百姓大舞台”文化演出活动。从7月12日开始,每晚8时到9时30分,富含乡土元素的环县道情、秦腔、信天游,或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拉丁舞、流行歌曲等,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

  异彩纷呈的节目轮流上演,“百姓大舞台”如此热闹并不稀奇。但难就难在,一个多月来,除了阴雨天,这里每天都会固定上演文艺节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持续的、具有一定品质的文化服务成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近年来,环县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县民歌大奖赛,由县里发文,各乡镇组织,最终决出名次来。

  “百姓大舞台”又是政府在一揽子掏钱组织吗?演员从哪里来?演出的费用又从哪儿出……对此,环县有关负责人解释道,“百姓大舞台”是环县首次尝试将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由以往的“政府搭台,政府唱戏”变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从而将以往的“群众看”变为“群众演”。

  今年,环县决定,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创造条件搭台,运用社会资源,举办“百姓大舞台”。除组织国有演艺公司、县城六七所中小学、县直几家单位参与外,还邀请3家私营演艺公司、50多家道情演艺班子和一些文艺培训团体加入进来。

  每晚的“百姓大舞台”上,这些“专业”演员只演出半个多小时。剩下的一个小时,全由现场观众登台亮相,一展风采。有伴奏、有气氛,群众演员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每晚平均表演十个节目。80岁的退休教师李永岚的节目是表演唱《领钱路上》,顾志钰等60多名老人“贡献”的是大合唱,来自环县环城镇十八里村的盲人韩红霞也勇敢地登上台来,唱起了秦腔,博得了观众连连掌声。

  考虑到演员的服装费、化装费、乐队演奏等,每场演出,县里给邀请的单位团体1000元的补贴。截至9月3日,“百姓大舞台”已举办了57场,花费不足6万元。县文广局负责人算了笔账,以往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包括演员、舞美、导演费用等,至少都得六七万元,有的甚至在10万元以上。

  机制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每晚,“百姓大舞台”的观众都有一千多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短评: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点赞

  环县“百姓大舞台”文化演出活动,可以学习,可以复制,值得点赞。

  人们对群众文化有巨大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必须搭建公共文化平台,而单纯凭借市场的力量却很难搭建起这样的平台。原因很简单,这种平台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市场在公共产品面前是失灵的,它无法从公共产品中补偿成本。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最佳提供者,政府通过资源配置、政策引导、秩序维护等手段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将会克服市场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

  搭建好、维护好公共文化平台,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具体唱什么戏,怎么唱,主动权可以交给群众。只要演出的节目符合法律规定,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就应该给予引导和鼓励。“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和提升,传统和民间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低俗文化也将失去生存的空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记者宋振峰 通讯员文璟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