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搅动全球

31.10.2014  04:3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29日在结束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本月停止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标志着这项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以下简称量宽)的大胆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落幕,美国开始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时期。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美联储如期结束量宽,显示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同时表明,美联储认识到量宽在刺激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具有局限性,担心其可能带来的通胀和金融稳定风险。

    那么,下一步,会不会很快加息?美联储在29日的政策声明中重申,当前接近于零的利率将维持至停止买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过,声明强调,如果经济朝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前进得比预期更快,那么加息可能比预期更早发生,反之则更晚。

    美国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希尔维亚对《环球时报》表示,通胀率的变化,将是决定美联储何时加息的关键,他预测美联储将在2015年6月首次加息。

    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溢出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对《环球时报》说,去年5月和今年初,美联储暗示将退出量宽和真正启动退出后,一些宏观经济不健全的新兴经济体先后出现两轮大的经济动荡,出现所谓“脆弱五国”(土耳其、巴西、印度、南非和印度尼西亚)。但在过去7到12个月,新兴经济体大大加强了宏观框架。现在主要风险在金融市场,即美联储利率变化引起的资产重新定价和资本流动的变化。

    朱民解释,根据IMF估计,过去3年多,由于量宽政策,额外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是6500亿美元。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资本是走还是留,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新兴市场过去3年公司债发展很快,而且公司债持有度相当集中,一半左右在外国人手里,其中相当大比重在几大基金手里。如果这些基金发生变化,对公司债市场的冲击就很大。同时由于资金流入,一些国家的外债会比较高,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怎么控制和管理市场风险,应成为关注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的重要方面。”谈及对中国的影响,朱民认为,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受影响相对较小。

    希尔维亚则表示,量宽退场后,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息和将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至正常规模的过程,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