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算继续制裁缅甸,这是哪一出?

17.05.2016  00:27

  中国兰州网5月16日消息 美国对缅甸的制裁5月20日到期。据美联社消息,华盛顿计划继续制裁,但会“适度调整”制裁措施。尽管一些商业游说团体认为该取消制裁,但白宫依然计划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5月22日访问缅甸时宣布这一计划。

   【动态】不打算取消“大棒”

  据德国之声电台报道,美国政府官员透露,白宫当前仍无意全面取消对缅甸制裁,以此“保持压力,避免缅甸走回头路”。

  路透社则援引白宫官员和国会议员的话说,奥巴马行政当局计划调整对缅甸的制裁措施,以此显示对缅甸政策新的取向。

  美国对缅甸的制裁始于1997年。当时缅甸正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美国将一些缅甸军方直接参与的企业以及与军政府往来密切的私人企业列入“特定制裁名单”。从2011年以来,美国逐步在贸易和财政领域放宽对缅甸的制裁。其中包括取消企业和投资人与缅甸发生商业关系的禁令。2015年12月,美方取消了部分旅游限制,允许所有船只和航班进入缅甸6个月。

  今年5月10日,美国新任驻缅甸大使斯科特·马谢尔在上任后的首次讲话中说,缅甸如果想要寻求尽快解除仍然遗留的贸易制裁并重新获得美国普遍优惠制下的贸易特权,就应该加速改革,尤其是人权方面的改善。

  缅甸媒体认为,马谢尔的表态被普遍理解为美国政府将不会在短期内彻底解除对缅甸的制裁。

   【透视】“大棒”为啥依然举起?

  针对美国放风将继续对缅甸制裁,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李铮、新华社前驻缅甸记者张云飞。他们认为,制裁还是制裁,但策略已然有了大变化。

   李铮:这是“精准制导”的制裁。

  【制裁依据】美国制裁的依据是1977年生效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它一般被用来对“威胁美国”的国家进行贸易限制,名单包括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美国据此对缅甸的制裁主要对象是与缅军方有关的个人和国有企业。

  【两个考虑】美国继续制裁有两个考虑:一是继续向军人集团施压,迫使其遵守选举结果,维护缅当前的民主化进程。二是向民盟传递信息,美国从价值观上支持民盟,但不代表支持民盟的所有政策。美国也希望能持续运用制裁对缅内部的各利益集团传导压力。

  【特殊目的】取消部分对缅制裁也是一样的目的。主要是“精准制导”的影响,以劝导或支持缅内部的各利益集团,促使各方力量朝于美有利方向施力、发展。

  【克里访缅】克里访问缅甸一方面算是作为国务卿的告别之旅;另一方面,其主要目的是落实双方再保证,给缅各方传递信号,保证美国对缅政策不会因总统大选发生太大变化,也要求缅甸各方履行先前的承诺。

  【美缅关系】总体来看,美国与缅甸关系已经正常化,但推进的速率不一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快。战略上,美国在东南亚也希望一碗水端平,因此不会特别靠近缅甸一方,也不会特别疏远东南亚其他国家。

   张云飞:帮助新政权平稳执政的举措。

  【一种帮助】美国的制裁,是一种帮助。因为美国制裁大部分取消了,剩下的是针对前军政府的个人和组织的。这也就是说,对缅甸军队的政治束缚及其同民选政府的合作,美国人没有信心。

  美国人要拿着制裁的“大棒”对缅甸军队和军人集团保持一定的压力。事实上,缅甸从2011年转型以来,美国同前政府交往挺多,做了不少工作,与军方的联系也不少。总的来看,是既接触也施压,确保缅甸的转型最终达到美国目标。

  【克里目的】克里过几天要访缅,是美缅关系的大事。在这个时间点上访缅,一方面显示美国重视缅甸,一方面表明支持民盟施政。美国对缅甸保持多少制裁,昂山素季的态度很关键。以往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外交研判】缅甸的对外关系,体现了昂山素季的外交理念。从近期动态看,缅甸在处理外交上更成熟,更务实,也更有技巧。比如缅甸新总统吴廷觉5月6日出访老挝,国家顾问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随团同行。此访显出缅甸新政府的外交综合考量:在当前形势下,选择出访一个东盟邻国,可避免在地区大国乃至域外大国中作抉择,符合缅甸“先睦邻、再地区、再域外”及“先睦邻、后大国”的外交立意。

  所以,从更开阔的视角观察缅甸外交,就能得出更客观平衡的研判。(记者 夏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