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康县日益新,迷坝“迷惘”变“迷人”

10.11.2017  11:25

过去的迷坝乡山大沟深,位置偏僻,交通困难。从前,这里的人们出入需要两双鞋——穿水鞋过泥路,穿皮鞋走公路。现在,迷坝乡不但村村通了硬化道路,还建起了美丽的乡村。

告别了“两双鞋出门”的日子,迷坝人的生活有更远大的追求。迷坝乡书记蒲龙介绍,他们正在进行的“12193工程”,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要希望。“12193”即一户人家的夫妻二人,一年培育一万个菌类棒,在九个月内挣到三万元钱。这里所说的菌类棒,是指培育木耳等菌类的辅助设施。

蒲龙表示,如果只靠各家各户单独发展,“12193”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他们决定走集体合作发展的道路。目前,合作社正在选址,预计再有一个月可以建成。合作社由一些帮扶单位提供了30万元的资金,将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销路、设备等方面的帮助。蒲龙介绍,合作社的主要帮扶对象,是那些发展基础较差的村民。而那些已经发展得很好的个体大户,则为社员们提供了现成的学习榜样。

马莲咀村的王宏德,就是这样的榜样。他们夫妻俩放弃了在深圳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来发展菌类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他们已经从经营普通的香菇产品,转向了经营高端产品“金耳”。“金耳”不仅色泽看起来像黄金一样灿烂,而且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网上卖到每斤200元。

由于以前的分散经营,马莲咀村的菌类产品难上规模,因此只能自己烘干了再卖。这样非但增加了农户的成本,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一家汉中的公司承诺,如果能凑够一千斤的规模,他们就会派冷链物流运输车来收购新鲜的木耳。这样,农户省去了烘干的麻烦,也卖上了好价钱,还给收购的公司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可称一举三得。

日子一点点好起来,迷坝人的生活逐渐告别了迷惘,变得日益迷人。可喜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日益高涨。在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大家投工投劳,为了家乡的美丽贡献着力量。

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过去的迷坝,由于交通困难,几乎与世隔绝。“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现在的迷坝,由于美丽富饶,不断引起关注。在陇南“433”发展战略和康县“4+6”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下,迷坝用快速的发展令人迷恋。万山丛中,珍宝无数,隐居深山千万年的迷坝,正在融入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发展大格局。(刘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