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 网络扶贫: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杠杆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吴楚 李正穹)86年前,春寒料峭的1931年2月,江西宁都小布的山沟里,中国工农红军从缴获“一部半电台”开始,第一次创建无线电侦察台、通讯队和训练班。插上翅膀的信息极大提振了红军的战斗力,中国革命也由此拉开“e时代”序幕……86年后,2016年11月29日,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西宁都召开。“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在红色革命老区再次宣示,网络扶贫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杠杆。
2016年11月29日,全国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晨华摄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这句概括简约却绝不简单:以2016年为起点,中国,一个13多亿人口的大国,将用5年时间,帮助70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5年时间,脱贫7000万人,意味着什么?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和事实:受益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约有6.6亿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机会和选择面大幅扩展,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而如今,当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逐年递减,剩余7000多万人口的扶贫攻坚遇到更难啃的“硬骨头”时,“中国式扶贫”如何继续为人民谋福利?
“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将“互联网”与“扶贫”联系在一起。
至此,中国开启“网络扶贫元年”。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
2016年11月29日,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提出要多方合力极大释放“数字红利”,让“网络红利”广泛充分惠及贫困地区人民,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互联网,不让贫困地区、人口在信息化时代掉队。
从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到开展“N+1”网络公益扶贫活动,再到逐步在全国建立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先导力量和驱动作用的同时,也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正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
“云上中国日日晴”:数据智联结,指尖善动力
“地无三尺平,数字贵州处处平;天无三日晴,云上贵州日日晴。”这句如今已在黔地流行起来的新俗语,描绘出西南贫困大省在互联网+时代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姿态,也折射出中华大地东西南北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同步小康之势。
偏居中国西南一隅,贵州“穷山恶水”的刻板印象似乎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但今年以来GDP增长速度却遥遥领先,在第三季度中,更以10.5%的增速排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不仅如此,连续数年,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贵州GDP增长率排名均在全国前列,经济的增长则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一方面,“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的电商扶贫模式,实现过去由纯粹“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重要契机;另一方面,贵州还率先推出“互联网+大扶贫·大数据网络募捐平台”,通过网络开展日常性扶贫募捐工作。
而在经济原本就发达的东南地区,数字经济造福全民更是如火如荼。
有着“新时代小岗村”美誉的“淘宝村”发源于浙江,而今已遍布全国。有报告统计,中国淘宝村数量达到1311个,并创造了超过84万个就业岗位。淘宝村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新引擎。
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这个被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地方,已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农村的模样:走在创业大街上,两旁是各种与电商有关的门店,孵化中心、创业咖啡馆、体验馆……年轻人走进走出,交谈的关键词总是三句话离不开“电商”“创业”“互联网”。据介绍,这里几乎每一栋5层高的新式农民房里都能找到淘宝店。
“淘宝村”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价值正逐步得到确证。据统计,在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发现的淘宝村数量,由去年的10个增至今年的18个,其中平乡10个、曲阳和镇平各2个、安图、鹤庆、南康和郧西各1个。一大批网商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在未来五年里,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社会转型、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在对农民增收和脱贫方面,‘互联网+’可以有一些主体作用。而且通过大数据手段可以更准确找出扶贫对象,进行精准扶贫,对农业的创业项目选择也可以分析。
从宏观经济的发展,到区域经济模式的快速形成,再到集众智、聚众力、行公益事,“互联网+”早已贯穿始终,而网络扶贫不仅是自上而下的一项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一种自下而上自动自发的行为,是公民社会自发秩序形成的一个过程。
曾几何时划定中国区域经济差别的“胡焕庸线”在互联网+时代或许终将过时,云上中国的全面小康梦想为期不远。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世界是平的”:消弭数字鸿沟,许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未来
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曾经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指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而“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及至还在进行中的信息革命,“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人类之不平等,也许有一天能在具有空间和资源无限性的网络中消弭……
日内瓦原则宣言,至今仍犹在耳,“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赋予穷人,特别是生活在边远地区、农村和边缘化城区的穷人,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使其藉此摆脱贫困。”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来激励人们紧紧把握代表着人类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机遇。然而,更为本质的一句话是“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互联网的发展要让亿万人民共享成果从而有更多获得感。
“互联网+教育”,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记者在中国乌镇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悉,中国多个“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走在世界前列,将名师、名校、名机构等优质资源的源头聚合,改变以往传统的、分散的、片断的、短时的教育扶贫现状。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不是被动地接受资源,而是随时随地与名师名校链接,平等分享,共同成长……
“互联网+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网底”,目前全国有138.1万名乡村医生长期扎根在农村,为8.6亿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为避免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做出巨大贡献。而互联网+通过大数据,把医学专家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成标准化的知识基础,做到数据驱动医疗服务。更为深层次的是,“互联网+医疗+扶贫”通过突出网络分级诊疗为农村健康扶贫起到的作用,网络分级诊疗打通了省—县—乡村三级医生资源合作体系……
“互联网+文化”,让源自历史、流向未来的丰沛河流,润泽所有人的心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文化”的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创所金元浦说:网络命运共同体,不但表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而且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感,用产品联系全球的人们,为他们的发展负责,一起实现美好生活……
通过互联网+的新杠杆来撬动精准脱贫的硬骨头,从而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具有情怀的中国梦想,也是充满智慧的中国方略,更将是启迪全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