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的天水探索

08.10.2014  10:38

  天水市从2011年开始,在深入调研和学习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天水实际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划分若干网格单元,搭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方式整合资源,强化社区(村)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服务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在提升城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和运行效率,完善管理责任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社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天水市委政法委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在社会治理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市、县、乡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已全部实现了联通运行,千余村完成联通,此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管理机制

  为把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社区(村)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天水市加强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行“一网三员,一员多能”(一个网格一名管理员、一名协管员、一名信息采集员)和“三定一包”(定人、定责、定岗、包片区)责任制,初步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在网格划分上,考虑到城乡在地理、环境、人文等因素差异的实际,采取城乡不同的划分标准。在城区,把社区居民户按自然点分布,通过小区界线、街路范围等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基本形成了以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以社区为二级网格,以300户到500户居民为单位的三级网格;在农村,按照村民的认同度、工作人员的状况、村组自然分布情况、管辖面积等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基本形成了以乡镇为一级网格,以领导包片区域为二级网格,以行政村为三级网格,以100户到300户村民为单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网格划分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同时将辖区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分类整合,全部纳入网格的服务管理范畴,使每个网格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目前,全市113乡镇、10个街道、105个社区、1672个行政村已完成了网格划分,共划分5863个网格,选配23059名网格员。全市100%社区,68%行政村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

  天水市在网格化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十项”制度,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一是“三定一包”制度。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实行定人、定责、定岗三定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二是弹性工作制度。在服务管理中按照被服务对象需求和特点合理灵活安排工作日上班时间,方便居民办事,满足居民需求。三是岗位兼容制度。打破条块分割现状,实行主岗副岗岗位交替、有效兼容,扩大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四是民情日志制度。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通过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状况。五是分析研判制度。网格负责人定时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分析研判、及时处置,确保各类民情意见有效解决。六是民情回应制度。在网格化管理中对一些在社区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予以处理;对解决难度大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限时办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并收集居民反馈意见,确保居民诉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七是排查工作制度。对本辖区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主要结合各项工作需要,每次排查都要有一个侧重点,主要对出租屋、流动人口、各类重点人员、复杂场所、治安突出问题区域进行排查。八是联系会议制度。社区每月定期召开联系会议,辖区各单位联系人和小区物业公司、综治专干、社区民警、网格负责人参加,街道、乡镇联系领导到会,主要是听取工作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安排重要事项,分析解决存在问题。九是监督考核制度。主要是以网格化管理主体为考核对象,强化对乡镇(街道)、县区直部门等责任单位的监督,不断完善现有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具体奖惩措施,建立社会管理工作综合考评机制,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十是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社工队伍、网格员、服务团队负责人、网格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中培训,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相关人员掌握民意、调处矛盾、化解纠纷、扶贫帮困等能力,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

  完善服务网络,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天水市在网格化管理中,积极探索拓宽服务内容,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党员、团员、特长人员、居民骨干等参与开展义务网格服务。创新服务人员与居民的联系渠道,通过服务中心、短信平台等渠道,务求实效地开展服务,切实把居民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在城市社区,服务人员整合社区内现有资源,以网格为基础,以居民生活区为圆心,以居民步行一刻钟距离为半径设立“一刻钟生活服务圈、一刻钟卫生服务圈、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一刻钟平安服务圈、一刻钟文体服务圈”,建立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便民超市、居家养老等服务网点为基础的生活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药店、诊所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等诊疗服务的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社区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为基础的文化服务体系。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管理站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

  在乡镇农村,他们推广“7+1”社会管理模式,即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党员村民代表监事会、邻里纠纷调委会、护村联防队、综治信息员队伍七项建设,创新一项服务,即“代办式服务”,按照“以格收集、值班受理、统一集中、专人代办”的模式,由乡镇驻村干部为群众代办各种事项,每天把群众需要到乡镇政府办理的党建、民政、社保、计生、流动人口服务、劳务输出等事务逐一登记受理,然后由代办员收集后统一到乡镇代办,办结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再返还到群众手中,对必须由本人到场才能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讲清办理程序和办理单位,避免群众跑冤枉路,实现由“等群众上门”到“主动上门服务”的转变,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天水市还将按照社会管理终端化、力量整合兼容化、诉求解决初始化、工作保障常态化的工作思路,构建起更加科学规范、更加富有活力、更具实际成效的基层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记者 牛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