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有硬杠杠

05.01.2016  12:24

一年前,李兴能的家沉入江底;一年后,李兴能的家拔地而起。从一无所有到吃喝不愁,一年来忙碌的不仅是李兴能。“白天调研、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晚上回县城处理部门工作。”为了李兴能们如期搬入新家,云南省鲁甸县的扶贫干部几乎一直泡在重建工地上。(1月4日《人民日报》)

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中之重,关系全国7000多万贫困群众是否脱贫致富,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目前,中央与各省,各省与各市都签订了扶贫开发工作“军令状”,意味着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佳、不能如期脱贫将被问责。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5年的时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因此需要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毅力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生都在为此奋斗。通过数届中央领导人的努力,中国改变了一直以来带给世界积贫积弱的印象,解决了这个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的温饱问题,赢得了世界的交口称赞。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抓脱贫,关键还是要抓干部。

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不仅能够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且还能够让贫困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收益。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像焦裕禄、谷文昌这样的“四有”干部。好干部把能把岗位工作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来追求,好干部能把贫困群众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有闯进、有创新、敢担当的干部,是扶贫开发工作最需要的干部,也是党和人民群众最渴望的干部。

如何激发干部在扶贫开发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倒逼干部切实履职尽责?云南省制定了问责办法,明确将对完不成脱贫摘帽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严肃问责,并就地免职!同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逢提必下(基层)”制度作为硬杠杠来执行。

扶贫开发这项非常工作,就是需要硬杠杠。问责不是目的,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扛在肩上、压在心上、抓在手上,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才是根本目的。让7000多万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绝不是一句空话,随之建立起来的考核问责机制也绝不是说说而已。此前四川部分地区召回了不合格的“第一书记”,充分说明了当前全国各地已经在扶贫开发工作上逗硬惩处,扶贫开发战场也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考核识别干部的重要阵地。

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干部考核硬杠杠就是“脱贫生产力”,只有建立明确的考核问责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才能在这条战线锻造出更多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好干部。(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