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停车难出行意识需“更新换代”
8月6日,一座拥有93个车位的4层立体车库在城关区排洪路八一阳光家园落地建设,这座智能化车库由我市工业企业自主设计、制造,也标志着全省首个智能化立体车库生产线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该项目每年可为我市增加3000多个智能车位,有助于缓解市区车位稀缺、停车困难的突出矛盾。(相关报道见8月7日《兰州日报》四版)
2014年末,我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1.48万辆,其中,轿车26.25万辆,当年新注册汽车9.76万辆。而到2015年6月2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5万辆。有人测算,假定每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时速50公里,则全年的动态交通行驶状态只有400小时,而静态停放状态达8000多小时,占95%以上。
汽车的飞速普及不仅对城市道路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城市停车问题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停车场地资源受限、开发和管理没有做到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停车难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难题。当越来越多的车辆涌向路面,如何破解停车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停车难题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车辆增速与停车场规划、建设相脱节。不少车主在走走停停的拥堵道路上驾车到达目的地,摇下车窗却常被“车位已满”的牌子拦住,如果再遇到着急事要办,那车主的心情可想而知。没有地方停车,一些车主被动占用行人道停车、冒险违章在路旁停车,甚至因此而被贴上罚单。
但是,分析停车难的诸多原因不难发现,除了车位资源本身短缺外,停车场的价格、布局不合理,停车管理体制上的缺失,以及城市交通总体战略规划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停车难的现状。实际上,近年我市在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上做过不少文章,职能部门也在积极想办法,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但停车问题属于交通问题,而交通又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协调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要靠政府的强力推动,更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除了规划先行之外,还需要市民的出行意识“更新换代”,提高车主素质,提倡汽车文明。
停车难的解决与否,体现着城市的市民素质和政府管理水准。政府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给予其他社会主体更多发挥作用的空间,调动不同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而建立在这样一种管理智慧上的诸多现实难题,如停车难等,也就容易解决了。
此外,缓解停车难,还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在开车、乘公交、骑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互换上多下功夫,多层次综合推进,方可取得实质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