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驼铃和兰大绿队两大公益团队将参评全国“江河卫士”

24.09.2014  04:15

绿驼铃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做水质检测

兰州大学绿队成员在黄河边捡垃圾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据2008年环保部的环境公报显示:黄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尤其是黄河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血液”已经不仅仅是裹挟着泥沙的水,海量的散发着刺鼻腥臭的各种废水成为其难以去除的“血液毒素”。为了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本报与阿里公益携手在甘肃寻找“江河卫士”。9月23日,记者从阿里公益方面获悉,本次活动有了最新进展,在本报推选的“江河卫士”候选者中,绿驼铃与兰大绿队两大公益组织将参选全国“江河卫士”的评选。据悉,全国“江河卫士”的评选将分两轮举行,第一轮网友投票,选30个入围,第二轮评委投票,在第一轮选出的30个候选者中,最终选出10位。投票将于10月上旬正式开始。

    绿驼铃

    虽然力量薄弱,但始终坚持努力

    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脉

    “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绿驼铃全称是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在绿驼铃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印有联合国和平大使、著名环保社会活动家珍·古道尔这句话的张贴画,而绿驼铃以及众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影响着周围的人。

    走进绿驼铃办公室会发现,这里被设计成了一个绿色家庭示范点:室内设立分类垃圾箱,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在水龙头、开关等位置张贴提醒标志,节水节电;创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图书音像室,设立环保活动展览展示区,对环保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开放,宣传环保;用废旧纸箱制作展示柜,陈列环保书籍和文件资料;办公室不配备一次性纸杯,有客人来,一律用玻璃杯……

    负责人徐定艳告诉记者,在甘肃土生土长的绿驼玲在水污染、社区发展、环境教育、灾后援助、志愿者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水污染是其工作重点之一。包括开发自己的教材到中小学进行水环境教育;与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水污染地图合作,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通过环境污染监督举报、向污染企业发送提示信等方式促进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以及关注社区饮用水安全等。绿驼铃也是关注水的NGO组成的民间水保护工作联席会成员之一。“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兰州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不过还是有个别企业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偷偷排放污水和废气,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也还是屡见不鲜。”徐定艳说,兰州虽然拥有黄河,却是个缺水的城市,“所以,保护黄河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脉。

    用行动让黄河更迷人

    事实上,早在10年前,绿驼铃就对黄河水质进行过专项考察。而2007年,绿驼铃更是参与了绘制兰州“绿地图”活动,绘制了黄河上游第一份绿色生活地图。考察活动从雁儿湾污水处理厂至兰州西固西沙大桥,对黄河沿岸进行生态考察。关注和了解沿黄河风情线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致,并以一种探寻和发现的眼光搜寻一些不被大家所知晓的生态细节和民间故事。当看到河心岛上悠闲游动的野鸭子和河岸边随风摇摆的芦苇,“现在的黄河兰州段水已经没有浓烈的腥味了,河边也越来越迷人了。”志愿者们都这样说。

    2013年5月的一天,绿驼铃工作人员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一起沿黄河南滨河路,从陆军总院出发行至七里河大桥,开展了“黄河乐水行”活动。绿驼铃工作人员刘冠男说,“从香港来的这些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来兰州,在他们想象中黄河是波涛汹涌的、澎湃的,对黄河周边的一切也都很好奇。”大家准备在近水岸边容易取水的地方做检测时才发现,岸边垃圾很多,河水发臭,甚至有黄河边的茶船把大堆的塑料袋扔到河里,漂流而下,还有一些排洪沟直接将大股黑色的污水混合着垃圾排进黄河,与黄河之间形成明显的黄黑色带……“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看着那样的场景真的是令人心酸。

    声音

    “在广袤的沙漠里,听见铃声就能看见驼队,有驼队就会有人,有人就有希望……”这是绿驼铃的寓意,也是绿驼铃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作为民间草根组织,坚持做环境保护事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绿驼铃的志愿者们对于环保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并没有改变,因为他们说:虽然声音微小,但从不放弃呐喊;虽然力量薄弱,但始终坚持努力。

    兰大绿队

    一群年轻人的绿色梦

    一群大学生用爱心守护母亲河

    在兰州,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默默地从事着环境保护活动,从“保护母亲河”到“我爱蓝天——关注兰州空气污染”……这群大学生,用自己的双脚诠释着信念,用自己的爱心守护着母亲河。

    2014年,兰州大学绿队(又称兰州大学学生环境保护协会)15岁了,已成为兰州大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社团。在兰大绿队办公室,书柜里摆放着十几瓶取自全国各地的水样,以及兄弟院校和各种环保组织赠送的纪念品,还有许许多多已经编辑成册的绿队历史资料,随意翻开一页,都能读出一段关于环保的故事。更有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诸如“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中国十佳环保社团”、“全国保护母亲河一等奖”等等,这是对队员们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肯定。

    现任执行长的周颖德告诉记者,兰大绿队是甘肃省高校中成立较早的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为中心的学生社团,如今,绿队已发展成兰州大学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绿队以“倡导绿色生活,维护绿色家园”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理念,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口号,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植根于兰州大学校园文化土壤。

    “兰州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周颖德说,黄河就像一条玉带,为兰州增添了无限魅力,只要在兰州生活、学习的人,都对黄河有着独特的情感。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兰大绿队多次组织了关于黄河的环保行动。

    拍摄排污口要还黄河清秀容颜

    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绿队都会做黄河水调研,徒步黄河。

    2012年3月17日,绿队筹办了“拍摄中国排污口”乐水行活动。队员们沿黄河行走,寻找并拍摄排污口,走访兰州市民。并将拍摄到的照片与排污口信息上传到中国环境风险地图上,同时,还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校园里展出。

    “那天早上,我们从学校出发坐了将近1个小时的公交车才来到黄河边上。”周颖德说,一组有4名同学,包括记录的和摄像的同学,一起沿着建材厂往下游走寻找排污口。“沿着黄河岸边真的有不少排污口,大部分还隐蔽在高而密的杂草中难以分辨。”周颖德告诉记者,看到浑浊的废水缓缓流入黄河之中,好像若无其事地在流入口划开黑色和黄色清晰的分界线,想到一半左右的废水都是从这些排污口中流入母亲河的,同学们都觉得很难过,脸上的笑越来越少,气氛显得很沉重。“虽然河边上臭气弥漫,但沿路还有公园,有小孩在放风筝,老人坐在石凳上闲谈。”提到当时的情况,周颖德情绪有些低落,因为母亲河被污水污染着,浑浊不堪,已经失去了河流应有的清澈和美丽……

    也是在2012年,绿队联合兰州理工大、兰州交大、西北师大、甘肃农大等相关团队,组织了走河行动,希望能够“捡起河边垃圾,还黄河清秀容颜”。

    “环保这条路很长,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2013年4月20日,绿队举办了“乐水行”活动,包括沿黄河的问卷调研、水质监测、拍摄排污口活动及后期的环保宣传活动。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群年轻人。“我一直觉得问卷调查是个很简单的事。”绿队成员杨兴说,黄河水质的问卷调查学长们也做过不少,但当他和伙伴们真正开展这项活动时,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有多艰难。“有人漠视地摇头,有人怀疑我们的动机。”杨兴说,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些人甚至用激烈的言辞嘲讽他们是不务正业。不过,让杨兴和伙伴们感动的是,大多数市民都非常热心,甚至有人主动帮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黄河带给人们生命的支撑,得到的却是满身的伤害。“垃圾、污水不断侵蚀,现在黄河已经日渐消瘦。”杨兴说,正因为人们的忽视,所以环保才显得更重要,“环保这条路还很长,兰大绿队会一直走下去。

    声音

    “如果一个人做环保,那么很可能会因为困难重重,而坚持不下来,但大家一起来,互相鼓励,共同前行,我们的母亲河就一定可以碧水长流,我们的环境也一定可以更加干净清新……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
全国高校BIM大赛甘农大学子获佳绩
    兰州晚报讯(记者马文艳)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公兰州日报
我市今年第二次排污权交易 7家企业竞价排污权
    兰州晚报讯(记者杜志超)6月30日,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