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金徽满目春
本报记者 冯建平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的徽县,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万木葱茏,绿树成荫,境内的公路、农田、村庄和城镇都笼罩在绿色之中,22万勤劳智慧的徽县人,把2722平方公里的大地装扮成五彩缤纷的绿色家园。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徽县就是闻名全国的造林绿化先进县,林业建设始终是徽县的一道靓丽风景。十年汗水林成海,人勤山青遍地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提高,形成了荒山造林为主体,经济林建设为骨干,城镇绿化为景点,道路绿化为主线,乔、灌、花、草相结合,产业生态齐发展的林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9.57万亩,森林覆盖率47.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5.6平方米,1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以上,完成道路绿化22条893公里。通过多年的生态绿化建设,徽县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水源涵养能力逐步增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呈现出了小溪不断、小河常流的喜人景象。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届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打造生态徽县、绿色徽县,把实施生态富县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把绿化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成立了县绿化委员会及办公室。县四大组织领导坚持深入一线,亲自组织部署、亲自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绿化,先后启动退耕还林、长防林、城市绿化、天保和重点公益林建设等生态绿化工程,逐步构建起徽县林业生态体系的主体框架。
近年来,徽县坚持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建成陇南最美丽的山区县城为目标,围绕建设“一流实力的旅游县、独具魅力的文化县、最佳人居的生态县、和谐发展的小康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绿色通道工程,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按照城区园林化、山区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要求,深入推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工作,在长防林建设、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林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12年春季,全县已累计完成各类人工造林121.4万亩;实施城区绿化4342亩;完成村镇绿化6.7万亩,农田林网林带建设3.9万亩,实施速生丰产林1.2万亩。全县各项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8%以上。实施核桃“整县覆盖”为目标,累计建成核桃基地36.8万亩736万株;完成退耕还林34.37万亩,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面积85万亩,实施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19.7万亩,完成道路绿化22条893公里,栽植各类树木48万株。从国道316线过境段隧道口起共建设绿化板块42处,绿化面积14.6万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绿化品位和水平。
徽县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健全古树名木管理制度,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设立了标志牌,划定了保护范围,通过落实一系列管护措施,全县柏树、银杏树等各类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
咬定青山不放松,绿色金徽满目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徽县县委、政府正带领这22万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矢志不移地发展生态建设绿色家园,让金徽大地绿色洋溢,谱写着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幸福新徽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