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退而不休”一个正解

08.04.2016  18:06

  中国兰州网4月8日消息 有两则新闻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一则是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信访办62岁的老党员黄庆新退休后依然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受助的乡亲亲切地叫他“老黄爸”;另一则是在湖南一些地方,有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打报告要求按照“公务员50岁以上退居二线,可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退而不休”的“散吏”。

  前者是已经退休的党员干部,不愿辜负百姓的信任,甘愿返回岗位发挥“余热”;后者是并没有到退休年龄,却打着“退居二线”的旗号,名为早退实为享受更高待遇。境界高低之差别,显而易见。

  4月1日,中纪委机关报对一些干部“退而不休”的现象进行批评,直指“退而不休”实质是恋钱恋权,还美其名曰“扶上马、送一程”。

  那么,“退而不休”的正解究竟为何?

  2015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目的在于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上岗”,对不适应岗位要求者要按制度“真下”。按说,既然从领导职务上“退居二线”,在工作量和职责大幅减少的同时,工资等相应待遇也应当同步降低才是。出现这种“待遇换位子”的逆向增长,无疑暴露出严重的官本位思维和观念。

  能上能下,下便要下得彻底,退休便是退休。退休不能仅仅关注人退,还要警惕“带着权力退”“带着人脉退”“留着亲信退”,这便得靠硬性手段予以严束。因此,遏制“退而不休”痼疾,还是需要完善的制度予以根治,从细节上、执行上发力,彻底给另类“热心”浇盆冷水,莫再徒增新老交替中的累赘。

  当然,为了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老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必不可少,但是这种“帮”“带”是不能带有任何私人感情色彩的,和前面所说的“扶上马、送一程”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动机截然不同。

  因此,“退而不休”的正解应是,退的是岗位,不休的是为百姓奉献自身价值和余热的“心”。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退而不休”干部,是像黄庆新这样的人。以组织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是原则,也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