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创新型甘肃战略蓝图

01.11.2016  13:05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日前正式出炉。它是全面完成我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任务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我省首次以科技创新命名的规划,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它是我省“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建设创新型甘肃的战略蓝图。

为此,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对《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进行了全面解读。

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十三五”时期,全球创新形势、国家执政理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我省科技创新基础、环境都将进入全新阶段。“经过分析研究和综合考量,我们认为甘肃将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窗口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攻坚期、创新要素协同集聚的发力期。”李文卿介绍。

基于这样的形势判断,《规划》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在发展目标设置上,总体目标包括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兰白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科技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决定性成果共3个定性目标。在定量目标中,到“十三五”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十二五”末的50.3%上升到55%,力争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国前17位,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将达到50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

规划》同时设置了12个约束性指标,其中,PCT国际申请量指标为首次增设内容。李文卿解释,PCT是“专利合作条约”,通过这一条约,申请人只要提交一件专利申请,就可在多个国家对发明创造进行专利保护,PCT国际申请量是衡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指标。

之所以加入该项指标,是基于我省科技创新进入全新阶段,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考虑,推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合作,推动产品、装备、标准、服务和技术‘走出去’势在必行。”李文卿介绍,《规划》提出在2015年PCT国际申请量19件的基础上,2020年将达到100件,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施“14610”重点计划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集中力量实施“14610”重点计划,即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酒嘉新能源、金武新材料、天水电子信息、陇东能源化工4个现代产业创新集群的能力;完善张掖科技创新创业、甘南黄河上游生态文明和高寒特色农畜产业、临夏清真食品产业、定西马铃薯中药材、陇南特色农产品、敦煌文化6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引领聚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示范普及、生态恢复环境友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创新人才队伍聚集、高新技术优势培育、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创新治理水平提升10项科技创新工程。

通过“14610”重点计划,我省力求打造引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引领产业创新的“新高地”、引领制度创新的“源动力”。同时,围绕“14610”重点计划,《规划》按照继承与创新并重、近期与远景结合、需求与供给呼应的原则设计了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37个方面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面向2030年部署57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重大项目组织模式,分批次有序启动实施,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化布局。

与此同时,将集成部署产业技术体系,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农业和服务业4个方面加快建立现代技术体系,瞄准科技创新前沿,构筑引领发展的支撑基点,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发展、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仍是科技创新的一大诉求。“十三五”期间,围绕科技脱贫、医疗保健、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我省将加快推进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实现包容性、普惠性、个性化创新,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支撑。

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

谈到科技创新,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十三五”时期,关键环节的重大改革仍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难点和焦点。

规划》提出科技计划体系、研发组织体系、企业创新机制、评估评价模式、科技投入方式、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共7方面重大改革举措。以期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善成果转化侧的渠道和结构,提高科技需求侧的活力和动能,强化创新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催生一批含金量高、持续性强、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素养的整体跃迁。

在李文卿看来,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规划》提出的“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恰恰贯穿了科技供给侧改革中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三个供给端改革的全过程。通过产品供给刺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倒逼技术需求与平台搭建,从而扩大研发投入与有效投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种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创新链构建过程中,推动技术研发侧—成果转化侧—技术需求侧三者间良性循环,从而形成可持续、有迭代的创新体系。”李文卿介绍说。

因此,提高科技供给层次和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规划》中作了具体安排。推进技术研发侧结构改革,重点是推进研发组织结构、项目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打造行业技术平台,实现企业技术结构优化;推进技术需求侧管理改革,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重点,改革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实现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相匹配,以应用需求推动技术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侧优化改革,重点解决企业成果转化能力弱、院所高校转化效率低、产学研耦合度较低的问题,加快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工程化。

科创与科普两翼齐飞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激发公众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把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知识为全社会所掌握、应用,全面提升公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是我省“十三五”科技工作的重要方向。

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将通过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构建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成科普信息资源、培育创新文化生态环境等方式,提高科学普及普惠水平。比如,将鼓励引导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区、众创空间面向创业者和社会公众开放,提高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同时,我省还将实施科学普及普惠重点计划。“十三五”期间,我省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将达到20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50个;建设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培育5个以上第三方科普专业机构,培养1000名以上科普专业人才;完善中小学生、大学生、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机制。

李文卿介绍,《规划》特别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进来,提出在2015年3.95%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7%。可以预见,这一指标的提升将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他说,总体来看,《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更加突出示范带动、产业聚集、改革创新、环境营造、科技扶贫,也更加体现了政策融合。

(甘肃日报 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