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3.03.2016  05:09

■图解

    受兰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左龙3月22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就我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作了书面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重点做好八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盘点2015全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增长良好态势

    201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元

    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95.99亿元,增长9.1%。全省的首位度为30.86%,比2014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工农业生产运行平稳,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6.2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2.65亿元,增长6.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35.04亿元,增长6.1%。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3.75亿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15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57.11亿元,增长11.2%。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37.34:59.98,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提高了3.83个百分点,呈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列支5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722亿元,增长40%。全年举办展会55个,交易额达78亿元。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91亿元,增长18.72%;接待国内外游客4121.26万人次,增长23.53%;旅游总收入达到334.56亿元。

    “三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兰州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25.53亿元,增长20.04%。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兰秦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核心区建成道路450公里。综合保税区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78.77亿元,增长10.05%。雁滩园区总部经济1、2号园区全面提速,榆中园区东部科技城16条主干路网和万国风情商业街基本建成。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25.98亿元,增长11.38%。国际港务区东川铁路货运中心引入线及主线基本贯通。

    抓项目、促创新成效显著

    积极与省上“十三五”规划进行对接,凝练全市“十三五”规划项目426项,总投资9540亿元。市列11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91亿元,增长14.75%。成功举办兰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30多次,执行招商引资省外项目1197个,到位资金1681.26亿元。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动力。培育了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等各类孵化器55个。培育了船说创业咖啡等新型众创空间32家,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到26家,在创企业达6569家。

    社会民生改善呈现新面貌。统筹资金30.3亿元,全面完成为民兴办的24件实事。

    筹划2016多轮驱动推进兰州转型跨越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坚持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

    力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淘汰“僵尸企业”,通过政策落实化解原有过剩产能。稳定房地产市场,逐步消化商品房库存。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力争全市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0%。计划举办重点展会60个以上,交易额达8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5大类25个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打造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蔬菜产量达到290万吨以上。

    加快创新驱动促进转型

    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并落实全市“双创”工作“1+10”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全力实施大学生创业资助计划。打造新型众创孵化平台,力争年内培育认定众创空间40家,扶持3100家小微企业、电商、便利门店和在孵企业。积极搭建政银担企交流合作平台,力争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总贷款额度增长25%.

    开放发展推动丝路经济

    加快国际港务区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口岸办及兰州海关的支持,加快完成港务区兰州铁路口岸可行性研究报告,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批准设立港务区兰州铁路口岸。加快建设路网,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积极推进“大物流”建设,争取国家在兰州设立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并纳入中欧货运班列建设发展规划,将兰州作为国家铁路运输网一级中转城市中的重点城市布局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成立兰州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研究机构,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哈产业园、中韩产业园建设。

    全面推进“三区”建设

    围绕“三区”发展建平台,为赶超跨越发展寻突破。全方位加快兰州新区建设,加快中川至朱家窑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车集团等产业项目建设、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度推进高新区建设,投入运营科技孵化大厦、高新大厦等5个总部大楼,开建高端制造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高标准抓好经济区建设,在重点抓好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同时,推进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建设。

    围绕政策导向抓项目

    项目凝练方面,根据国家2016年投资方向,在棚户区改造、节能减排、教育、医疗、社会养老等领域谋划、筛选、凝练一批重大项目。项目储备方面,在停车场建设、城市综合管廊、上跨下穿工程、黄河风情线整治、互联网+产业等领域提出项目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逐年加快实施。重大项目方面,围绕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筛选制定2016年市列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力争年度投资超过700亿元。招商引资方面,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加大与重点企业的对接力度,争取引进“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投资项目30个以上,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达到1849亿元以上。

    优化城乡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统筹城乡绿化,新增造林绿化10万亩。加快水源地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建成通水。继续推进北环路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建成通车。继续推进“上跨下穿”和天桥地道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停车场项目建设。基本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2016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稳定在260天以上,达标率69%以上,使“兰州蓝”成为常态。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重点养护农村公路600公里,建设1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环境整洁村。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取消、下放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及时公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集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推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组织开展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试点。

    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加大农民种植养殖业、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建成1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好“两孩”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新建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推动第二社会福利院建设,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

甘肃公安机关严打经济犯罪 挽回经济损失33.6亿元
  中新网兰州5月14日电 (记者 徐雪)“2021年以来,全省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4440起,立案3121起,破案2264起,移送起诉3486人,挽回经济损失33.甘肃新闻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救命钱
   甘肃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守护民众看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探索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保护体系 涉敦煌文化等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记者 徐雪)“今年,甘肃新闻
甘肃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航 助推法治政府监督机制建设
  中新网兰州4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行政复甘肃新闻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案件逾2000起
   甘肃整治网络黑灰产和网络乱象 侦破违法犯罪案甘肃新闻
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保长江治黄河?
   (两会人物)甘肃高院院长张海波:人民法院如何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