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式”的逼捐就是耍流氓

14.04.2016  04:02

    近日,有微博报料称,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政府要求所有在职公职人员强制捐款慈善基金,所有人定捐款标准,各单位下指标定任务,不捐就天天打电话逼捐。

    关于逼捐的新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而且不客气地说,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小马飞刀清晰地记得,看过、读过,自己也写过评论予以抨击,但是,没办法,它就在那存在着,让人无力抗拒。

    人们为什么对逼捐如此反感?原因非常简单,政府扶贫是一种责任,社会帮困是一种善心。责任不能转嫁,善心不容挟持。应该由政府完成的,不应摊派给个人。不管当地干部职工是否吃财政饭,都不能成为承担政府责任的理由。以行政手段命令职工捐款,明显超出政府的职权范围,权力的手伸得太长,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当然,除了行政命令式的逼捐让人反感外,小马飞刀还对“绑架式”的逼捐有话要说。举个例子,天津港爆炸事故后,不少网友开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微博下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这种逼捐,如果非要扣上道德与正义的帽子,那只能是虚伪甚至夹带着邪恶的道德与正义。

    小马飞刀这么说,可能有人不高兴,有钱人就应该捐吗。照此逻辑推演,马云就须回回捐才是,直到他的首富交椅拱手让人时为止。这种枪打出头鸟的逻辑是荒唐且恐怖的,这样的“共识”一旦凝聚,不只富家人人自危,于社会经济发展更是为害甚烈,倘如此,企业家们的活力将如何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将如何成为可能?要知道,马云,在2014年已经以145亿元的捐赠额刷新了中国慈善纪录,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以这样的成就,依然成为“逼捐”者瞄准的靶心,这种逼捐,连所谓善意的提醒都已经算不上。

    思想家阿伦特在论述善行时指出,善行有一种“隐匿”性质,一旦公开化就失去了其善的特征。换句话说,行善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行善动力在于个体内在良知,价值在于真诚,所以必须自愿。以道德、正义等名义,逼他人捐款,就是耍流氓。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指出,“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有摊派或变相摊派捐赠任务情形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在依法治国的当下,爱心捐赠也要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人都不可逾越法律的红线。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