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双联工作经验:从"干江坝"到"梅园新村"

22.12.2014  12:52

  红砖白墙、流水潺潺、炊烟袅袅……冬日,置身康县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地带的阳坝镇干江坝村,仿佛走进了山水画,让人很难与两年前那个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如今的干江坝村不光村子漂亮了,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梅园新村。

  干江坝村的华丽转身,缘于双联行动的开展。

  干江坝是陇南市委组织部的联系村,两年多来,从部长到普通干部,每个人都把村子的发展放在心上,把村上群众当亲戚,用真情和汗水,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央广网兰州12月19日消息 2012年春,甘肃省双联行动启动后,陇南市委组织部干部职工来到干江坝村,入户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的想法和建议,确定了帮扶思路和措施,决定首先协调县乡有关单位解决村里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问题。

  5个月之后,硬化的路面让村里人不再犯愁雨天出行难的问题,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移动信号基站的设立加强了村里与外界的沟通联系。这些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实事、好事,让村民们尝到了双联工作实打实的帮扶,增强了大伙儿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在外打工回来走到村口,看到村里的新房子,还有干净的水泥路面都有点儿不敢相信哩。”村民尹世奎激动地说。

  当然,陇南市委组织部的帮扶干部们没有停留和满足,又把目光瞄准了如何增加村民收入这个目标上。

  经过实地调研和征求村民意愿,陇南市委组织部提出投资10万元支持群众种植魔芋,同时发展土鸡养殖的计划。

  “按照一斤1.5元的收购价格,仅魔芋这一项每家每户就能增收近2000元。加上销售土鸡和鸡蛋的收入,今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没问题。”老党支部书记石福银高兴地说。

  在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陇南市委组织部更关注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干江坝村地处大山深处,村里的许多孩子因付不起学费,读完初中只得回家务农。

  针对这种情况,陇南市委组织部干部职工自掏腰包为干江坝村设立“双联教育奖励基金”,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奖励1万元,考上大专、中专的学生奖励5000元。2013年8月,张国成和郭福军相继收到了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市委组织部得知消息后,当即派专人向张国成和郭福军送去“教育奖励基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作出贡献。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干江坝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

  如今的干江坝村变成了梅园新村,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村民们的干劲儿更足,期望也更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雍艳花信心十足地说:“经过两年多的帮扶,过去村民们不敢想的事,现在都成了现实,有双联干部的倾力帮扶,我们梅园新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记者 周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