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绽放在扶贫路上的“电商玫瑰”

14.04.2016  10:33

近年来,康县大力推进电商扶贫,通过网店与企业“一店带一户”、“一店带多户”的辐射带动,引导贫困村开办网店168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特产品网销金额达3164.6万元,实现带贫户4306户、带贫人口16164人,人均增加纯收入290元。在他们中间,就有一批“妇女电商达人”,为了家乡摘掉穷帽子、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一路前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

安吴珍:开网店的村支书

在康县望关加油站对面,有一家商铺叫“舌尖上的陇南”。这是一家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商店,店主人是望关乡坪架村党支部书记安吴珍。28岁的安吴珍,是望关乡最早的电商之一,也是望关乡26家网店的销售冠军。2013年11月底,安吴珍的网店线上交易总额就达到11.2万元。创业初始,她的内心也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坪架村是望关乡的高山村,不通网络,如果要发展电子商务,就要去公路沿线租房子开办网店。在和父亲商议过后,安吴珍在望关加油站租了两间门面,把实体店和网店相结合,销售的产品包括核桃、花椒、茶叶、酸菜、蜂蜜等等。网店开办初期,销售额上不去,收入也相当微薄。一袋一斤装的酸菜,除去快递费只能赚两块钱。安吴珍也灰心过,但却没有放弃。正是她的坚持,才奠定了如今望关电商“领头雁”的地位。2014年7月,安吴珍被评为“陇南市十佳妇女电商”。8月1日,安吴珍前往北京接受陇南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亲自为其颁奖。

郑永艳:“宝贝儿”挣大钱

郑永艳是康县两河镇巩坝村人。她说,当时萌生的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借着全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把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乡亲们逐渐摆脱贫穷。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她专门定制了具有康县地域特色的包装和标签,让这些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土特产漂亮地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两河镇自然资源富集,茶叶、木耳、香菇、核桃漫山遍野。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大量的农特产品运不出去。”郑永艳笑呵呵地说。2014年1月,郑永艳参加了陇南市第一批电子商务培训班。随后,经过两个月的走访学习,郑永艳注册了康县“宝贝儿”特产网店。从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到现在搬进新买的大房子,是电子商务给她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开启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谈及网店的效益,郑永艳自豪地说:“网店每月的销售额都在1万元以上,截至去年9月底,网店累计销售达5000多笔50多万元。”2014年,郑永艳先后被县妇联授予“优秀创业妇女”荣誉称号,被康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网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陇南市“优秀网店”。去年3月,她还被团省委评选为“甘肃省最美青工”。

刘慧兰:桂花山庄开网店

2014年,刘慧兰在白杨乡枫岭村开办了第一家网络实体店,主要经营当地木耳、天麻、香菇和土蜂蜜等土特产。网店办起来之后,她联系当地的贫困户,帮助他们的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对当地产品进行单向加工和包装,并配上精致的礼品盒。在她的带动下,白杨乡电商爱好者已开办网店30多家,今年销售额达90多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2015年7月,她被调整到白杨乡靴子坝村担任副书记,面对靴子坝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面广等困难,她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以通过网店带动群众增收的方式,帮助80多户贫困户脱掉了贫困的帽子,人民网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2015年3月,刘慧兰被县妇联评为“电子商务示范户”先进个人,2015年11月被评为陇南市优秀大学生村官,2015年12月被评为2015年度电子商务工作先进个人。(本报记者白杨通讯员温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