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科学谋划扶贫举措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如何实现财政支持扶贫攻坚的力度只增不减?这就需要财政部门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强化财力支撑。近年来,云南省财政部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不断彰显财政的责任与担当。
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有新的特点,以云南省为例,一是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二是由“单兵突击”转向全面推进;三是由“普惠扶持”转向超常施策。
在此过程中,财政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广开渠道筹措资金。2016年,采取盘活存量资金、压缩公用经费支出、统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方式,省财政共安排扶贫资金31亿元,增幅达136.6%;资金安排特别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开展怒江州整州脱贫、迪庆州以及镇彝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要确保在既定时间实现稳定脱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扶贫资金筹集进入“两难”境地。推进脱贫攻坚,云南面临着“三多”(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自然灾害多)、“三高”(物流成本高、建设造价高、发展代价高)、“三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低、财政自给率低)、“三重”(边境维稳任务重、生态环保任务重、全面建设小康任务重)等困难。据测算,按投入2万元解决1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测算,全省471万人需投入942亿元。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完成脱贫资金筹措任务十分艰巨。
资金使用中的“顽疾”有待攻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撒“胡椒面”现象突出,特别是扶贫资金同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资金尚未做到无缝对接,同时,建档立卡动态更新不及时、部门间信息共享渠道不顺畅、财政资金退出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也比较明显。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在投入,核心在精准,关键在成效。这需要科学谋划财政举措。
创新谋划财政扶贫思路。云南财政在工作思路上,坚持解决脱贫与巩固脱贫一起抓、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产业一起抓、增加收入与提升素质一起抓、就地扶贫与易地扶贫一起抓等。在措施上,突出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督查到位等。
超常规筹措扶贫资金。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增收不乐观,但是扶贫资金不但不能减,而且还要大幅增加。对云南省来说,不仅要加快建立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还要切实厘清政府间扶贫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扶贫积极性,形成政府扶贫大合唱。同时,积极采取PPP、产业基金、财政贴息等方式,有效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
另外,还须完善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法,资金分配与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干得好就多给,干不好就减少。实施项目审批权限下放机制,积极推进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改革,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的资金自主安排权力。强化资金整合机制,防止扶贫资金“碎片化”,同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严格杜绝“假脱贫”“数字脱贫”。 (作者 陈建国 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