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难入地拖了城建腿

06.08.2014  04:40

盘旋路西口被剪掉的线缆

    近几年,我市在道路建设中都要求所有线缆入地,但是说起线缆入地问题,所有参加道路建设的项目负责人都会无奈地摇头:“修一条路,协调线缆入地能耗尽八成以上的精力。除了拆迁问题,线缆入地就是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而导致线缆入地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管理,建设单位协调难度相当大。

    轨道交通沿线弱电线缆难入地

    与西侧相比,盘旋路十字往东马路两侧的空中“蜘蛛网”突然变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轨道交通建设中将沿线弱电线缆全部请进了地下,但说起线缆入地的过程,却是一言难尽。

    为保障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进行,4月15日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相关产权单位尽快与管道资源单位衔接,进行弱电线缆入地处理,以加快轨道交通施工进程。然而,通知下发20天后,轨道交通沿线弱电线缆仍旧无人认领。

    之后,市执法局、市建设局组织召开了沿线架空弱电线缆入地工作协调推进会,要求全线所有架空线缆落地入地工作必须在6月4日前全部完成。然而,会开完了依然不见线缆产权单位有所行动。

    兰州城轨十四工区施工单位中铁二局相关负责人对线缆入地的缓慢进度很着急,“弱电线缆不改迁,影响到树木移植,继而影响到交通导改,最终影响到的是兰州轨道交通的建设。”按照施工计划,拱星墩站要在今年9月15日前达到盾构机下地的条件,但由于弱电线网入地进展缓慢,拱星墩站已为此延误一个多月的工期,这种窝工状态让施工单位很“窝火”。

    “轨道交通建设是我市的重大项目,这样影响工期以后还怎么办?”市执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后,推进会决定,对于超过时限将按废弃线缆处理,由市轨道公司安排施工单位统一剪断。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各线缆产权单位自行负责。”在政府部门的强硬态度下,轨道交通沿线线缆入地工作才有所推进。

    线缆入地难阻碍道路改造

    “按照工程顺序,应当先对地下、地上的管线进行迁移后,才能进行道路改造工程。作为建设方,协调线缆入地也是职责所在,但协调过程实在太难了。通知线缆产权单位后,迟迟不见负责人来处理,好不容易安排好这条线,那条线又不合适,如此反反复复都是家常便饭。”虽然盐场路施工已过去了一年,但道路建设方项目负责人对协调线缆入地难还是有话说。这位负责人说,施工期间,由于电力、弱电线缆一直未能及时迁移,导致大型机械设备无法顺利进场,为了按时完成工程,只能让工人加班加点干活。同时,在铺设沥青路面时,只能一点一点地铺设。

    同样,在天水路拓宽过程中,弱电线缆入地也成了延误工期的最主要原因。该项目建设方负责人说,“为了加快施工没办法,就把线缆产权单位负责人一遍一遍请来协调。为避免日后纠纷,每次的协调会都做了正式的会议记录。”记者看到一叠会议记录,几乎每周都有一次线缆入地协调会。“每次修路,建设方代表都是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让线缆产权单位尽快实施线缆入地。因为架空线缆没有统一管理单位,所以建设方要与这么多的产权单位一一协调,难度自然很大。”首席记者甄燕红文/图

    相关链接

    在兰州新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总结经验教训,为避免在新城区再出现“城市蜘蛛网”,兰州新区就严格执行了“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制定了《兰州新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试行)》。依据该办法,各种地下管线在马路下方的布局不再是一锅粥,而是分门别类各有归属。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综合管廊、共用管沟、非开挖技术等建设方式建设地下管线,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由管廊建设企业先进行统一建设,然后由管线单位进行有偿使用,避免了道路的重复开挖。新区的成功经验再一次证明,只有对各类管线用科学的办法统一管理起来,该入地的必须入地,今后兰州市的街头才可能变得通透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