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风肃纪 让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感”

12.09.2015  09:54

  原标题:让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感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走笔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只有越来越严,不会松劲转段。”8月14日,全省市州纪委书记座谈会后,定西市纪委书记陈尊峰如是说。

  陈尊峰的话是有所指的。因为,8月7日,定西市所辖县纪委一名副书记被“”到省纪委,和其他7个市州分管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副书记一起,接受省纪委负责人的集体约谈。

  被约谈,是因为漳县上半年“四风”问题“零查处”。针对个别基层组织喊而不抓、抓而不紧的问题,陈尊峰在座谈会上用四个“从严”表态,下半年要从严落实责任、从严改进作风、从严执纪监督、从严加强监督管理。

  新部署立即安排、“零查处”及时约谈、有问题研究解决。今年以来,省纪委把以上率下、省市联动作为一项工作机制,通过工作推进会等方式,应用到各项工作领域,有效推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今年以来,“四风”问题趋于隐蔽,异地公款吃喝、消费问题让纪检监察机关感到“鞭长莫及”。这一“四风”新变化也让全省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头疼”。

  对此,定西市纪委一着棋,为大家开拓了新思路。定西市纪委的做法是:建立“四风”问题异地通报处理机制,对市内跨地域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由发现地县区纪委通报市纪委,再由市纪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知相关县区处理;对辖区内发现的市外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由市纪委通报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定西的做法有效解决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在座谈会上,各市州纪委书记纷纷记在了笔记本上。

  作风问题花样多、头绪多,如果不组织好有限的工作人员,各类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极有可能忙坏了人却没有好结果,更谈不上什么震慑力。

  对此,白银市纪委推行专组专查。成立10个作风检查小组,5个小组定向检查所辖5个县区;5个小组为专项检查组,分别是公款购物检查组、公款吃喝检查组、娱乐场所检查组、公车私用检查组、婚丧喜庆事宜检查组。专组专查,拉网式开展明察暗访,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覆盖面,也快速培养打造了专业队伍。

  “一些基层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对‘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认识不到位,对执纪问责和抓早抓小重视不够。

  困扰兰州市纪委书记张建平的问题,其实也同样困扰着各市州纪委书记。

  “一方面,强化日常监督,让监督成为工作常态,使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感’。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置存在的问题,触犯了纪律就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在各类工作推进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反复叮咛。

  交流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深入。省纪委强化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不仅仅体现在程序上,还体现在细致入微的指导中,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基层遇到的具体困难之中。

  ——市里还经常给我们安排督促检查的工作,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给书记、市长讲清楚、提个醒,交线索可以,交工作不行。‘三转’不能明转暗不转。

  ——人手不够不能办案、能力不足不会办案、碍于情面不愿办案,越是基层,这种现象越突出。

  “要向定西等交叉办案做得好的地方学习,地方要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省纪委在办案过程中抽调能力相对弱的地方纪检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培训。

  ——县以下部门单位缺少有效监督,该怎么办?

  “向平凉学习,组织开展巡察工作,把巡视向基层延伸。

  有经验大家学,有问题找答案。“会上取经”已经成为全省各市州纪委书记的“老办法”。作为制度化安排,省纪委各类工作推进会,凝聚共识,上下一心,有效解决了“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

  作为民族地区的甘南州,上半年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7起4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7人,问责领导干部38人。

  作为“地盘最小、人口最少”的嘉峪关市,1-7月,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95件,初核问题线索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4人,其中县处级干部就达5人。

  当然,大市更有大动作。仅武威市,1-7月就立案审查171件,给予党纪处分257人。酒泉市严格纪律审查,上半年初核问题线索126件,增长207.3%,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人,增长181.8%。更为可喜的是,张掖市乡镇纪律审查有了突破,全市60个乡镇自办案件56件,占全市立案数的33.5%。庆阳市严查7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正宁县山河镇西关村原党支部书记闫宝军违规发放低保、挪用公款、非法买卖和侵占集体土地问题,让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全省上下持之以恒正风反腐,让监督成为工作常态,使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了监督的“存在感”。  通讯员 杨 恒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