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小平同志,让人民群众永在最高位置

22.08.2014  16:17

  ――二论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同志曾经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从对人民的挚爱,延伸到对党、对祖国的挚爱。他说过:“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这质朴的语言,集中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8月20日新华网――《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众所周知,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笔者认为,热爱人民,就要对群众满腔热情、饱含真情,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员干部要“饱含深情”。做好群众工作,千条万条,满腔热情、饱含真情是第一条。只有对群众动真情,群众才会对你有感情。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要自始至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用真诚的关怀,换来群众的信任;要用暖心的举措,赢得群众的尊重。

  党员干部要“敬畏百姓”。毛泽东主席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话时就说到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群众有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和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李源潮同志曾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二要敬畏百姓,三要敬畏人生,让自己做的事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对民众要有敬畏之心,对群众心怀敬畏,心中才有群众疾苦。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够把权力用到正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员干部要“为民代言”。古人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实践早已证明,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因此,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摆正位置,为百姓服务的本色永远不能变、不能丢,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感谢党培养关心的最好方式,作为回报群众“养育之恩”的最佳途径,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做到政治上始终感恩知足,工作上始终求真务实,生活中始终淡泊名利,在其位谋好其政,任其职尽好其责,用优异的工作业绩报答党的培养和组织的关心。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为群众服务更是永无止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