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的“伯启示”

18.11.2014  15:44

     原标题:纪录片创作的“伯启示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我省纪录片《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从数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八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奖人文自然类二等奖”。

    这是我省纪录片首次在国际纪录片节会上获奖。探访《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的创作团队,对正在全力创建纪录片大省的甘肃来说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甘肃,纪录片创作的“福地

    5年前,在甘肃,在纪录片行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名不见经传;5年后的今天,无论在甘肃,还是在纪录片行业,“北京伯璟”几乎人人知晓。

    从甘肃起步,从甘肃纪录片起步,无疑是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功的“秘钥”,而《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的成功,则是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功的一个缩影。

    “纪录片是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一种非常合适的载体和手段,也是观众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直接窗口。”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果断地将公司航舵转向甘肃,转向甘肃纪录片。

    2010年5月,由迭部县委县政府、省文联、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一个西方探险家眼中的植物王国——迭部》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首次参加“亚洲旅游节目国际优秀奖”评选并斩获“最优秀奖——日本知事大奖”。

    尝到了“甜头”的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甘肃、对甘肃题材的纪录片更加信心十足,更加由衷热爱。

    “五年来,我们对甘肃的历史文化热点尤为关注,创作了一系列和甘肃历史文化有关的纪录片。”李东告诉记者,除《迭部》之外,他们以每年四五部的速度先后创排了表现礼县秦早期文明的《寻秦》,以西和乞巧节为题材的《寻找失落的女儿节》,从基因角度探秘文县白马族文化的《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等。

    与此同时,他们将革命历史题材作为主要板块,接连创作了反映习仲勋早年在两当举行革命活动的《两当兵变》,以红军长征鲜为人知的历史为题材的《北上——长征在哈达铺》,展现陕甘革命根据地成立历程的《陕甘星火》等纪录片,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一系列行业奖项。

     文化,纪录片发展的“核心

    在记者看来,作为民营文化企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所以发展快速,与其核心理念及其创作团队有着重要关联。

    文化企业,绕不开的自然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定位文化,又怎样围绕文化做大文章,造就大不相同的乾坤世界。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特征、发展和未来。”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导演赵启辰说,纪录片创作者用自己的情怀去探寻事物的本源,梳理真实的文化脉络,寻找还未被解答的谜题,并用一种通俗的、易于观众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赵启辰告诉记者:“做纪录片行业其实是一个梦想行业,更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时至今日,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关于甘肃题材的纪录片已覆盖全省35个市、县级行政区,近20部系列纪录片共50余集。这些纪录片展现甘肃厚重久远的历史文化、壮美秀丽的大地风光、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带动了当地旅游和多项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也为甘肃建设纪录片大省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深挖、细挖、挖透甘肃文化,是纪录片立身之本。”赵启辰告诉记者,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基于对甘肃历史文化多年的了解、积累和凝练,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制作了十集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首次以纪录片形式立体呈现河西走廊的地域历史文化。

    11月12日,《河西走廊》作为七部重点纪录片之一,以片花展映形式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作了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引起热烈反响,“这部纪录片将于明年年初登陆央视,届时必将引发新一轮对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深入讨论。”赵启辰对此很有信心。

     创新,纪录片腾飞的“翅膀

    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作团队其实很年轻,大多为“80后”。

    相信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像《河西走廊》这样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80后”行吗?

    “80后”有他们的招,对于纪录片的关键环节——剧本创作,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别舍得“耗时、耗力、耗资”。

    “通过查阅大批文献资料,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把脉,严把剧本创作关,既弥补创作团队年轻化的短板,又开创纪录片剧本创作的全新模式。”《河西走廊》导演赵启辰告诉记者,《河西走廊》仅剧本打磨就历时两年;此外,他们还邀请敦煌研究院教授沙武田担任学术顾问,一同梳理40万字的学术脚本,基本上涵盖了河西走廊从史前文明到新中国成立所有的热点历史知识;邀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邓建永老师作总撰稿,先后三次赴河西走廊采风调研,累计行程一万公里,才开始动笔撰写解说词脚本;在拍摄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几易其稿,将新发现的一些鲜活故事加入其中,最终形成编辑脚本。

    “年轻的一大优势,就是敢于创新。”赵启辰告诉记者,其团队成员大部分毕业于电影学院,首先,会更快、更多地将行业前沿的创作手段引入作品,使作品从视觉、信息传达以及内容讲述的故事性上具备新颖性和吸引力;其次,将真实情景以电影化的表现手法融入纪录片,摸索出一套成熟系统的拍摄方法;再次,结合电影产业流程化的创作经验,将纪录片创作流程细化为前期策划、资料收集、筹备拍摄、后期制作、成片播出等环节。“这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也逐渐形成了量化标准,使项目变得可控。

    在“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除《探秘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之外,赵启辰执导的展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武汉指导工业建设的《东湖梅岭毛泽东》荣获第八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文献类二等奖,而赵启辰也因《东湖梅岭毛泽东》将全国仅有三人获奖的“优秀编导奖”收入囊中,这或许是对“创新”的最好注脚。(施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