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

23.07.2016  13:11

  原标题:科学重建三年促变——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

   一、基本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55秒,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都不同程度受损,重灾区一度断电、断水,通讯瘫痪,道路中断。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因灾死亡93人、受伤1349人、紧急转移35.85万人;倒塌及严重损坏房屋8.35万户32.41万间,一般损坏7.31万户25.47万间;受损县乡村道路200条1585公里,毁坏农村供水工程122处、堤防工程170公里;851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其中114所学校严重毁坏;807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房屋受损23万平方米,设备受损3428台(件)。灾害共造成岷县、漳县、渭源县、陇西县、临洮县5县直接经济损失159.81亿元。

  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直相关厅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视察灾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快速反应、紧急动员、科学应对,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始终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运送救治伤员,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抓紧抢修基础设施,全方位开展卫生防疫,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灾后32小时内,失踪、被埋人员全部找到,22小时内损毁道路全部打通,34小时内受损电力、通讯设施恢复运营,伤员救治零死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恢复,26.9万受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得到有效保障。

   二、灾后重建进展情况

   (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定西市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013年8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统筹”的重要指示。2013年8月17日至18日,李克强总理亲赴岷县漳县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指导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工作,并且现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部委参加的规划指导组,对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了10个方面的具体政策,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上,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深入灾区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成立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协调指导小组,协调组织规划编制和实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争取支持,并会同受灾市、县开展了灾害损失评估、地质灾害排查、专项规划编制、项目筛选审核等前期工作。2013年9月29日,《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印发。

  《总体规划》把重建范围严格限定在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的13个县,其中定西市5个县、44个乡镇。规划明确了居民住房和村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产业扶贫六个方面的任务,并把重点放在优先确保恢复和改善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确定重建期限为3年,到2016年9月底全面完成重建任务,达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居住安全有保障、上学就医更方便、基础设施有提升、脱贫致富有门路、灾害预警更有效”的目标。整个灾后重建过程中,省里共下达由定西市组织实施的重建项目1431个,总投资119.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77.9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投资118.7亿元、占总投资的99.5%;已完工1422个,完工率99.4%;已完工的1422个项目中,完成验收450个、占完工项目的32%,完成审计待验收123个、占完工项目的9%。

   (二)主要做法

  在灾后重建中,定西市结合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建立了规划引领广泛参与的导向机制,做到科学重建。牢固树立统一设计、一步到位的规划导向,认真学习借鉴“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后重建经验,坚持把灾后重建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及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实力强、编制村镇规划经验丰富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重建项目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原则,市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讨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白墙青瓦坡屋顶、上下圈梁构造柱、抗震标准达七度”和“墙里墙外一个样、房里房外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的基本风貌及质量要求,有效保证了重建项目功能服务的科学合理和规划设计的统一协调。

  二是建立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领导机制,做到聚力重建。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举全市之力大打灾后重建攻坚战。市里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3个现场指挥部,抽调专人专抓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0余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县级层面确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双联和乡镇一般干部包户、专业技术人员包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的双轨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对15个重灾村各由1名市级领导带队包抓,对11009户农村特别困难重建户实行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有力保证了住房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牢固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了重建工作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市县党委对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实绩显著、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近500名干部进行一线提拔任职或转任重要岗位,有力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投身灾后重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

  三是建立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倒逼机制,做到高效重建。2014年初省重建项目计划下达后,市里立即对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表,同年4月份全面开工建设。为保障重建项目加快推进,制定了灾后重建建材保障实施方案,对大宗重建物资与酒钢集团、祁连山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在灾区一线设立重建物资供销点334个;组织115名电力技术人员深入灾区保障电力供应;制定了交通畅通保障方案,使重建物资及时运抵灾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发放住房重建贷款24亿元。同时,合理下放重建项目审批权限,建立了绿色审批渠道,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围绕年度重建目标任务,对所有重建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周调度、月通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实现了高效重建。

  四是建立了质量第一常抓不懈的监管机制,做到安全重建。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意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责任终身制,制定出台《城乡居民住房和村镇恢复重建质量管理办法》等制度,先后委托或聘请相关资质监理机构60个,有543名专业监理人员长期驻守一线监督工程质量。组建由乡(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个重建项目现场都确定了“四大员”,即材料检验员、技术指导员、质量监管员和安全生产员,从建筑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流程,全方位进行无缝隙监督,有力保障了重建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市县先后对直接参与灾后重建的3500余名基层干部进行了专业培训,向受灾群众发放《农民自建房屋指导手册》8万余册,并带动延伸培训工匠、重建户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形成了人人重视重建质量的良好氛围。

  五是建立了规范管理从严问责的约束机制,做到廉洁重建。对城乡重建户和维修加固户的确定,严格实行乡(镇)、村、社“三榜”公示,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把重建资金监管关,对灾后重建资金全部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市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构建资金监管网络,根据重建项目实施进度拨付使用,坚决杜绝资金截留挪用。项目建设单位对重建资金都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群众监督,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制定了灾后重建工作举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预防腐败工作方案,对重建过程中发现的主体责任落实及质量监管不到位、项目开工不及时、未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直接责任人或第一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严肃问责,为灾后重建高效安全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纪律约束保障,实现了廉洁重建。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