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 新生活 新希望 岷漳6.6级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见闻

15.07.2015  09:45

  开栏的话

  今年7月22日是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两周年。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就。在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群众致富等方面特色明显、亮点频现,涌现出了一批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回眸”栏目,充分反映灾后重建各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生动展现干部群众奋力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岷漳6.6级地震中,岷县永星村、永光村是重灾区——地震发生的一瞬间,道路中断,绝大多数房屋被夷为平地……

  然而,在灾难面前,灾区干部群众并没有屈服,迅速重建家园。他们攻坚克难,扎实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凝聚力量,浴火重生。震后两周年之际,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鳞次栉比的新院落拔地而起,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节能亮化路灯整齐划一,葱葱郁郁的绿化带点缀其中……

  7月13日,在永星村三社的集中安置点,68岁的村民包众生正在清扫门前焕然一新的小巷道。“活了60多年了,从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二层楼,又干净又舒适。” 包众生乐呵呵地说,如今一出门就是水泥路面,下雨天不再担心走泥土路。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永星村变得满目疮痍。包众生家的房子全部倒塌,他和妻子在地震中被砸伤。如今,一家六口人已经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

  “只凭自己的力量,根本盖不起这样的好房子!” 包众生介绍,他的新房子总共花了15万元,国家补贴4万元,银行无息贷款5万元,加上自家的存款,新房子很快就盖了起来。

  永星村新建的集中安置点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大半个山腰上,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抗震安居房在阳光的直射下灼灼发光。要不是对面山体一大块清晰的滑坡印迹,提醒着人们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在新的集中安置点已经很难感受到曾经地震过的痕迹。

  永星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介绍,村上集中安置点有197户重建户,目前这些集中安置房已全部竣工,水电也已接通,安置点休闲娱乐配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从永星村下山,沿着新拓宽的通村公路,穿过一道沟壑,便是永光村。沿途处处可见重建家园的沸腾场景:铺设公路的大型机械轰轰隆隆,来回穿梭;携带检修电路设备的工人走村串户,维护线路;田地里的村民正在忙着打理中药材……

  在永光村,新建的集中安置房陆续竣工,崭新的学校、村卫生室已经投入使用,一片繁华和谐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走进永光村四社的宋文清家里,洁白的院墙、干净的厨房、整洁的起居室,供水供电一应俱全。宋文清一家人早在2015年春节前就搬进了新居,他特意介绍了家里的新设施——“电土炕”,既能插电取暖,还能烧炕保温。

  “能住上条件这么好的房子,真是舒心!儿女们可以安心地在外打工了。” 宋文清说。

  为了能让村民早日搬进新居,梅川镇驻守永光村的驻村干部后新鹏已经连续两个月没回家了。据他介绍,永光村三社有安置点重建户130户、四社有39户,目前安置点民宅建设已全部竣工,配套设施项目争取在7月22日前完工。

  这是岷漳地震灾后重建顺利开展的一个缩影。

  两年间,700多个严寒酷暑的日日夜夜,一幢幢设计科学的安置新居代替了昔日简陋的土坯房,交通、电力、饮水设施基本完善。经受了灾难的群众以崭新的面貌,用勤劳的双手铸造出一座座更加美丽的新型城镇化乡村。

  旧貌换新颜,扬帆重起航。

  昔日地震造成的伤痕渐渐平复,希望在重建美丽新家园的忙碌中不断升腾……(记者 胥廷辉 朱宇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