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拇指”迭部在红军长征关键时刻扮演的角色

13.07.2015  14:36

  原标题:红色“拇指”迭部在红军长征关键时刻扮演的角色

   中国甘肃网7月13日讯 据中国台湾网报道(记者 芜同)纪念长征中的“俄界会议”召开80周年研讨会,日前在当年俄界会议的召开地——甘肃省甘南自治州迭部县举行。与会学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披露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一次重要转折。岁月的流逝,掩不住历史的光辉,80年前,迭部县这个只有5万余人的藏族聚居地,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紧地联在了一起。研讨会让人们再次记起了发生在迭部的那次关键会议,和80年前回荡在腊子口的枪声。

    80年前的那天迭部发生了什么

  1935年的9月,一场灾难正悄悄降临在中国工农红军。由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与中央红军会合后,由于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历经艰辛,只有二万余人,而自己拥兵八万之众,妄图凭借自己的军事优势谋取中央的最高权力。他拒绝接受党中央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率部南下。红军发生了分裂,面临重大的危机。

  9月11日夜至12日,中共中央在达拉沟高吉(又译为俄界)村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出席会议有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凯丰、邓发,以及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等21人。毛泽东在会上作出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从思想上系统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确定了继续坚持北上抗日的政治路线,确定以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路线,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红军长征战略转移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为红军最高军事领导核心;会议对红军进行了整顿和缩编,组建了陕甘支队,为长征胜利提供了军事保障;俄界会议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团结、争取了广大红军指战员。俄界会议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最高核心领导地位。

  在俄界这个小小的村落,中共中央化解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

   一个古老的藏族传说应验了

  迭部古称“叠州”,藏语是“大拇指”的意思,相传是山神涅甘达哇“摁”开的地方。古代迭部地区四周都是石山,像铁箍一样隔断了内外交通,有个叫涅甘达哇的山神路过这里,被石山挡住去路,他伸出拇指一摁,石山顿时豁开缺口,变成通道。

  1935年的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迭部又处在了一种四面危机重重包围之中,被挡住了去路。也许真是那个藏族的神话应验了,山神涅甘达哇“摁”开了一条道路。这个“山神”就是中共中央俄界会议。俄界会议公开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和军阀主义倾向,确定了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它对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与破坏,保证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胜利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腊子口的枪声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命运

  迭部境内的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为了阻止红军经过这里,国民党军鲁大昌部在桥头驻守了两个营,整个腊子口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如果红军能突破天险腊子口,就有可能为红军北上打开通路,实现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如果打不开则前途未卜,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挫折。腊子口,承载着红军的命运,也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命运。

  9月16日,天险腊子口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为了实现俄界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下达了“以三天行程拿下腊子口”的命令。任务落到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的肩上。

  由于国民党军在长30米,宽8米的口子内一座木桥边修筑了碉堡,很难接近口子,更不用说攻进口子了。红军的七、八次攻击都未能成功,伤亡严重,情况十分严峻。

  这时红四团决定,用智取结合强攻。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此时团长王开湘率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路。

   迭部人与红军的不解之缘

  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了迭部,并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打下了天险腊子口;1936年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再次经过迭部,红军两过迭部,与迭部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红军经过迭部时,迭部人民不顾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和阻挠,为红军当向导,帮助红军造桥、修栈道,收留负伤和掉队红军战士。特别是杨土司(少数民族官名),指示部下杨景华:红军来了不要堵击,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严饬群众不得向红军放冷枪,秘密与红军联系,粮食不必坚壁清野。杨景华接土司手令后,抢修达拉沟、尼傲峡栈道,与红军接头开仓放粮,给红军官兵每人一斗粮(10市斤),支援红军粮食30多万斤。

  1936年8月,当红四方面军沿红一方面军线路进入甘南藏区后,杨土司仍然让路护道、开仓放粮,使红四方面军顺利再克腊子口。

  当红军离开藏区后,杨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随大部队走的伤病员、小战士200余人,使其不遭国民党毒手。杨土司与藏族民众和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结下了深情厚谊。

  迭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地和长征路上的“加油站”,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顺利走出甘南、北上抗日,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将其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红军从这里走向了新天地。于是有了后来毛泽东长征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豪迈情怀。

   红色“拇指”的新长征

  俄界会议的召开已过了80年,腊子口的枪声也在历史中回荡了80年。如今,迭部人民怎么样了?

  今天的迭部仍然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伟大的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7月11日,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迭部举办了“红色火炬、绿色长征”火炬传递活动。由身着红军服的青年手举“中国工农红军”旗帜领路,80名身着红军服的青年手举着火炬和红旗,沿着俄界、茨日那、腊子口战役遗址、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接力长跑。

  近年来,迭部县坚持“以红带绿、红绿结合”的思路,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着力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红色遗迹的原貌,成立了县级建制的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在县城中心广场修建了“毛主席在迭部”大型雕塑,对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等建筑及时进行了维护和保养。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革命胜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红色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腊子口景区已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2014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37.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占全县GDP的17.68%。

  红色“拇指”迭部县,正在续写着新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