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会宁·三军过后尽开颜

30.12.2015  01:02

  作者:王添

  沿着312国道车行至六盘山脚下就到了会宁县城,这是一座红色的历史名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1纵队第4军一部到达会宁,同红15军团第75师胜利会合,揭开了激动人心的三大主力会师的序幕。

  10月10日,古老的会宁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鲜艳的红旗在城头上迎风飘扬。胜利会师的红军指战员心里充满了欢乐好希望,会宁城到处洋溢着欢声与笑语,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为了避开敌机的袭扰,红一、四方面军于黄昏时分各调一支部队在会宁西津门(今会师门)内的文庙广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当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和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师长陈赓等来到会场时,全场欢声雷动。

  朱德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各方面军总部,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问候,接着以红军在会宁会师的盛况,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他指出,红军长征不仅沉重打击了敌人,锻炼了自己,而且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他特别强调了团结:同志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加强了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朱德还号召全体同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相互学习,亲密团结,完成党所赋予的一切任务。

  随后,红军宣传队开始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十月里来好风光,心中的歌儿尽情唱。欢呼三军大会师哟,歌唱毛主席好领导。红军长征二万五,急得老蒋瞪眼珠。日本强盗休猖狂哎,中华民族不可侮!”这边唱来那边和:“红军西北大会合,让我们手拉手,向敌人冲锋!”

  接着,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把早已准备好的大批慰问品送给了四方面军的战友,从而把庆祝大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两军战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放下手中的武器,抛下肩上的背包,含着热泪,悲喜交集地拥抱在一起,相互问候。掌声、笑声、欢呼声、口号声,像一阵阵春雷,响彻在会宁城上空。

  一、四方面军会合之时,红二方面军还在艰苦的北进途中。当一、四方面军会师会宁的消息传来,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动,加快了行军速度,以求早日享受大会师的喜悦。

  10月18日,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会宁老君铺,同红一方面军第2师第5团胜利会师。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左纵队到达德隆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助理胜利会师。左权、聂荣臻、邓小平等在这里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亲切会面。红一方面军把5万块大洋、20头肥牛、2000只羊、数万斤粮食、1000套棉衣等物资送给红二方面军。两军在将台堡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联欢大会,欢庆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终于走到了一起,胜利会师了。如今,在会宁会师遗址,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是: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

  下联是: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肴犒师。

  上联反映了长征走过的艰难历程,下联反映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宁时所受的热烈欢迎。

  历时两年的长征结束了。在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中,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踏平坎坷大道,在困境中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现在,我们正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途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在典雅的古城会宁,我们看到,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全文的手迹专门刻在了“红军长征胜利景园”门前的一块巨大的红色石碑上;刘清华同志题写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路标,以及“把长征胜利纪念地建成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路碑十分醒目;会师门、红军会师纪念塔气势不凡。会宁,不愧为三军会师的胜地,好一派三军会师的景象,无怪乎毛泽东所写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以此为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