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依托坪台开发打造新常态下新经济增长点

11.09.2015  12:47

  8月的红古八宝川花鸟齐“”,果实累累。

  罗井台——一块无垠的山台地。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暧暖秋意中显现出一派迷人的风光,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

  在与其相邻不远的宝山台上,千亩竹柳生产基地一种叫宾柳的植物在风中发出一种特殊的“音乐”,沁人心脾。

  罗井台、宝山台,瓜果“互傍”;河湾台、新庄台,牛羊“欢笑”……一个个坪台地,恰是红古区地貌地形的特色!如今,无论是大通河畔,还是湟水河两岸,47个坪台地成了红古区农业深度开发和生态嬗变的核心地带。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全区山台地与川水地错位发展、双向突破的发展思路的落实,更让坪台开发成为红古区经济新常态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昔日“”台地今朝主战场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昔日作为兰州“菜园子”的红古川仅有的5万亩的耕地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大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红古区区委、区政府审势下,确定方向,就是在坪台上做文章,再造一个红古川。

  近年来红古区依托占补平衡项目,在山台地上做文章,通过大力开发、利用山台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经济林木,先后建成了马家台、八虎台、新庄台等3个种养殖基地和金砂台、罗金台、平安台等8个林草兼种、林瓜间种、林菜兼种、林下养殖经济示范点,着重发展特禽养殖、生态畜牧业和循环农业,山台地的开发利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山台地上苗木种植已达10000余亩,核桃种植27000余亩,林间种植3600余亩,总面积达9万多亩,林业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7个。8月11日,骄阳似火、热浪翻滚,记者登上红古区宝山台,一望无垠的小竹柳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随着春风轻轻摆动,漫山遍野的绿色让人心醉。“目前,我们已经投资5100万元,完成了土地租赁,电网配套、上水管道铺设等工作,现种植美国竹柳1300亩,宾柳260亩,洋姜500亩,辣椒400亩,试种黑枸杞40亩。”一见到记者,红古区隆鑫农副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保国便热情地介绍起宝山台的建设情况来。据了解,宝山台上种植的竹柳是制造纸巾、复印纸、宣纸等高档纸的绝佳材料。种植的宾柳则被用来制造人民币,一般情况下,竹柳3年即可见效,每棵价格在30——36元之间,宾柳则价格更高。在交谈中,记者为老哈算了一笔账,每棵竹柳树苗成本2.7元,一亩种1000棵,按照最低价格计算,光是现在1300亩的竹柳3年下来,便可收入3900万元,除去树苗成本,净赚3549万元。算过账后,哈保国又悄悄地对记者说,他从去年开始套种洋姜、辣椒一年可实现产值600万元,为后续管理建设保证了资金投入。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宾柳年均实现产值600万元,竹柳年均实现产值1560万元,还能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近百人。

  离开宝山台,记者来到花庄镇的宝山台。在这个坪台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树苗,一棵棵充满生机的小树苗在冬天的寒风里轻轻摇曳,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和慵懒的白云,不时还有鸟鸣声传入耳中,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今年56岁的高世明师傅是花庄本地人,从项目开始他就一直在工地上干活。谈起收入,他想了想说:“平均一天就是一百二三拾元钱,工作主要是种树和给树苗除草,一天还给些来回的坐车钱和中午的午饭钱。”像老高这样长期在山台地上干活的当地人就有20多个。“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800万元,完成种植竹柳1300亩,每亩1000株,宾柳260亩,每亩1120株,配套种植洋姜500亩、辣椒700亩作为年度运转资金保障。完成了上水工程更新改造,新安装泵机2台,延伸管线316米铺设喷灌管道7650米,安装喷灌设备847架,同时为改变区域环境,为后期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奠定基础,完成坡地、荒地绿化11.5公顷。

  据了解,今年以来,红古区投资2.2亿元,高标准建设金砂台、罗金台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大型“绿色庄园”,打造万亩核桃、万头奶牛、万头生猪、万只肉羊、万只生态鸡和千亩玫瑰、千亩竹柳、千亩特色苗木、千亩优质果品、千亩中药材10大基地。同时,新定植了1000亩核桃,新建改1000亩造果园,新发展玫瑰、竹柳各1000亩,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0个以上。全区林果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畜牧规模养殖达到60万头(只)。

  昔日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台,如今成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主战场。在罗金台的脱毒马铃薯育种及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记者见到了甘肃大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寿斌。据老郭介绍,罗金台脱毒马铃薯育种及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以生态开发为宗旨,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为目的,集蔬菜、花卉、种苗、瓜果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现代物流,农业技术示范、培训、推广、科普教育,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生产园区。今年以来,架设大田滴灌2000亩,主干道路硬化3.35公里,田间道路整修25公里,土地平整和耕翻2000亩,修建备用道路3.5公里,种植核桃树500亩,种植微型薯22000平方米,修建蓄水池2万立方米,完成了低压电路架设、办公区和生活区绿化,完成了办公区和宿舍的宽带架设、炭晶电暖安装。项目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可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15000余人次。

  做足“”文章坪台地生“

  土地能有效发挥最大生产力,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多年来,红古区湟惠渠、谷丰渠、海石渠、窑街二渠流经全区,水利条件非常优越,水量充沛,自流灌溉渠灌溉面积达11万亩,但仅限于河床地带。随着坪台开发战略的实施,如何让47个坪台地的11万亩土地“”上充足的水?红古区水务局早在多年前就超前规划,针对山台地开发工作,推行“喷灌、滴灌、管灌”技术,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大力推行山台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近几年努力,山台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超过了3万亩,总用水量不到1000万方,并且已经实现了山台地水利工程的全覆盖。据了解,红古区农业用水量一年达8000万方,其中山台地用水5000万方,占总用水量的62.5%。针对山台地灌溉用水量过高这一问题,红古区水利局逐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今年投资1200万,建成1万亩台地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通过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充分挖掘红古区农业潜能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以马家台核桃种植为例,红古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旱地种植小麦,亩产最多不超过500斤,每斤小麦市场价在1元左右,而马家台的核桃每亩产值达10000余元,产值是旱地的整整20倍。”据了解,马家台以盛产的“旱砂瓜”口感好而闻名甘青两省。近年来,红古区农技专家经过积极探索,引导农民发展农作物套种,努力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让一亩地发挥出双倍、多倍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家台已经成为红古区乃至全市著名的沙地核桃、沙地辣椒、旱砂瓜基地。过去,村民单一种植西瓜收益有限,而且易受到市场和天气状况影响。目前,该村大部分瓜农进行“立体”种植,在核桃树间套种旱砂瓜,不仅核桃收入可观,西瓜产量也明显增加。该村村民马全福套种了20亩,他细算了一笔账:原来只种西瓜,一亩田年均只有3000元的收入。现在,每亩核桃还能多收1000元,核桃进入丰产期以后比原来单种效益能翻一番多。

  47个坪台地新增耕地11万亩

  红古区作为资源枯竭型转型发展城市,近年来一个个新型工作项目的落地为红古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兰州铝厂、兰青铁路专线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海石湾主城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区约有2.3万亩土地被占用,为确保全区耕地面积在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中不受影响,红古区通过实施补平衡项目,启动了坪台地开发建设。据了解,红古自东往西长约62公里的北坡山地前沿,有易开发台地14个,红古区按照“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山台地上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8年来已累计争取国家级投资项目1个,省级投资项目13个,开发整理规模3660.22公顷,新增耕地950.31公顷,总投资12282.9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开发完成47个山台地。”红古区国土资源局负责人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把47个坪台地有效利用起来,可以使红古新增土地达11万亩!

  红古区坪台地开发作为新的增长极,将会使红古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步入一个新天地,农民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再造一个红古川”的梦想实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