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110 周年系列活动“博爱家园”项目纪实
今年5月8日至14日的这一周,康乐县莲麓镇足古川村卫生室站前十分热闹。红十字运动知识宣传、红十字义诊活动、防灾减灾知识传播、地震救援演练……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吸引着村民们热情参与。与此同时,全县凡红十字“博爱家园”落户的村庄,相关活动也开展着。
用心服务 着眼群众所需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5.12”汶川地震受灾县。全县辖15个乡(镇),152个村,总人口25.43万人,有回、汉、东乡等九个民族,其中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6.4%,是国扶少数民族贫困县。把“博爱家园”项目点选在这样的地方,用当地百姓的话说,“真是选对了”。
9月18日,康乐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宇荣说:2011年3月份开始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将基线调查作为制定项目实施策略的主要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实施策略。在深入开展定性、定量分析,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广泛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项目村确定在2011年康乐县实施异地迁建的莲麓镇足古川村,成为异地迁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补充。
康乐县五户乡丁滩村书记景生玉说,如今村里有了卫生室(60多平方米),小病小灾能在家门口解决,就能避免不少危险。
“马上就不用再在自家的房子里为村民看病了,有了专门的村卫生室,省上配备的一些医疗设备也可用上场了!”为村民看病25年时间的村医丁小红很是感慨。
周宇荣说:“我们一方面尊重村民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村人口相对集中,并有为村民看病的村医,卫生室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博爱家园”项目就将硬件建设内容确定为“红十字博爱卫生室”。在设计上,卫生室设立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和健康教育室,实现了“五室”分开。
找准需求 红会主动作为
“始终坚持以项目实施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以组织建设推进博爱家园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使得项目理念广泛传播,红十字品牌得到显著提升和普遍认可。”说起这些,周宇荣十分自豪。
周宇荣说: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不论是项目计划书制定、项目村选定,还是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使得项目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二是建立健全红十字组织体系。
同时,将硬件建设作为展示红十字工作的一张名片的重点打造。科学统筹规划和设计,确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并签定施工合同,确定专人跟踪监督施工全过程。如莲麓镇足古川村卫生室、书屋及附属工程等,建设总投资为30万元,其中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投资10万元,县上整合资金20万元,建成后用“足古川村红十字博爱卫生室”冠名,成为展示红十字工作的名片。
各方支持 带动基层发展
据了解,康乐县将红十字精神和理念传播作为提升红十字品牌的主要措施。在项目实施中,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世界急救日”和“三下乡”活动等为契机,因地制宜的组织主题宣传活动7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份(册),提供咨询服务480多人次。项目村入户宣传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在项目村组织开展了2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逃生演练,镇应急办、镇村干部和村民共211人参加。2012年7月份,《康乐县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人道救助应急预案》正式纳入到县级应急体系。
同时,依托联合会援助博爱家园综合性社区韧性与发展项目的实施,稳步推进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成立了32个行政村红十字会,全县红十字基层组织增加到135个,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红十字组织管理体系。仅今年5月份,组织培训基层红十字工作人员93人,招募志愿者51名。
“康乐县‘博爱家园’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只是我省全面实施该项目成效的一个缩影。”甘肃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自2011年开始,甘肃省整合资源实施博爱家园项目,中国红十字会先后投入1940万元,在“5.12”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区的55个村开展硬件项目、软件项目、组织发展和生计基金项目。
甘肃省红十字会筹措225万元资金,在2013年遭受暴洪灾害严重的4个市,安排9个博爱家园项目。项目村修建逃生路、避难广场、博爱书屋、博爱卫生室等硬件设施50余处,开展了应急逃生、紧急救护、健康知识等宣传和演练,有效地帮助项目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了村容村貌、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