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葛洪骏:传承红军奋斗精神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25.08.2014  20:42

  甘肃农业大学 葛洪骏

  为期9天的暑期红色之旅已经结束,这是一次生动直观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在实地参观考察了我省各地的先辈革命足迹之后,作为一名从事一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结合实际情况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中学风不正、懒散骄纵、自私自利、缺乏诚信、功利思想突出等不良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成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可以说这些不良现象的本质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

  在红色之旅的参观学习中,我们见到了老红军的家属、全国劳动模范会宁县头寨镇中湾小学校长冉树苍、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华池县上里塬邮电所主任兼投递员魏文清等,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但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们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动。冉树苍老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数十年如一日,甚至举债办学;魏文清在大山深处工作二十年风风雨雨没有出现一次失误!静宁县界石铺留有老红军余新元少年参军前的雕像,老英雄在战争岁月负伤数十次,曾经亲手把雷锋送进军营;在各地的纪念馆里,我们从展出的资料中了解到了十岁就参加红军的革命老人、参军后失散回乡又参加抗日部队在中条山殉国的烈士……

  有天险之称的腊子口是我们参观的唯一一个当年的战场,站在现在已经绿草如茵、风景优美的战场遗址前,仰望高耸的崖顶,难以想象红军当年是如何冒着密集的火力封锁攀上山顶取得战斗胜利的,惊讶、敬佩、震撼!

  甘肃省是参加长征的几支主要红军都经过的惟一省份,同时也是红军长征活动的时间最长的省份,全省的51个县区都留有红军的足迹。在很多展览馆中都有红军会师前后的组织序列表,看着这些原本应该很熟悉但实际上却有些陌生的名字,历史的沉重感油然而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能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牺牲的共和国建立的一天,上万名红军将士的鲜血浸透了陇原大地,陕甘边根据地的领导人刘志丹、红25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红5军军长董振堂、红9军军长孙玉清、红5军参谋长李屏仁、红28军副军长杨森、红30军副军长熊厚发……,左权、彭雪枫、朱瑞等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先后牺牲。我们常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却很难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艰苦、困难、牺牲、奉献,从最早的两当兵变算起,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领导的西北地区起义达70余次,尽管多数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今天我们认真的思索,是什么支持着这些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为之毫不犹豫的奉献和牺牲,拿我们今天一些流行的说法,他们的“好处”、“回报”在哪里?我们今天了解长征,只是从图片、影视作品中肤浅的知道一点,实际上在当年缺衣少食、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的长征路之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如果内心没有革命的理想信念在支持,长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青年学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千万红军将士的继承人。传承红军精神,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前苏联的解体,已经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了思想阵地的放松、精神堤坝的垮塌所带来的恶果。不爱上思政课、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被视为“正常”的反常了。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人员,在平时和大学生的接触中,也一直在做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有必要对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继而加以改进。

  在教育方式上进行改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如微博、微信、QQ、手机报、APP程序等,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育的内容上,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内容陈旧的说教已经很难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了,要更加重视细节,做到“微观化”,挖掘“大人物的小故事”和“小人物的大故事”;在教育手段上,要发挥影视作品的直观教育功能,实地拍摄制作甘肃境内的红色影视故事,建立以地区为单元的“网络红色影视平台”,这样让同学们有亲切感,如庆阳籍的同学看到关于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作品,会感到“这就是我家乡的故事”,引导他们产生兴趣,自己去了解当年的历史,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今天我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说教,学习发扬红军精神,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