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围脖”带动大产业 全省地税系统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会宁)现场观摩侧记

26.10.2016  15:32

  时至霜降,金风送爽,秋意斑斓。一场秋雨过后,让会宁县这个十年九旱的国家级贫困县看起来朗润不少。
  10月24日一大早,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仰东,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建平,副巡视员汪海东,白银市副市长陈其银、会宁县县委书记王科健与参加全省地税系统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会宁)现场会的代表们共一百多人深入省地税局定点帮扶的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河屲村、回河村实地观摩帮扶实例,交流帮扶措施,感受帮扶成果。
  山区的路,自然是崎岖蜿蜒的,加之前晚的一场秋雨,泥泞水洼随处可见。对面山上的植被明显比往年多了不少,虽然不能和南方的万般旖旎相比,但这些可爱的生命却有着顽强的性格,正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的恩赐,努力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来自秋天深处的风从田野上空掠过,天空变得更加纯净。
  途径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村时,出现了一幅很有趣的景象:眼前的农田里整齐地陈列着一条条黑色的“围脖”,经介绍我们才得知,原来这就是抗旱增收黑膜马铃薯覆膜基地,可别小看了这些黑色的“围脖”,黑膜马铃薯平均亩产量能达到3000多公斤,大家都感叹不已,这比传统马铃薯种植产量增收近一倍,实实在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了一条见效快、效益高的新路子。
  车辆继续前行,沿途,有不少成捆的玉米秸秆,立在丰收后的土地上,注视着远处的山峦。
  双联行动及精准扶贫以来,会宁山乡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从心连心到手把手,从攻坚扶贫到倾力扶智,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从资金帮扶到技术培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文化事业发展……一组组详实数据,一条条精准措施,一个个产业项目,无不展现了5年来省、市、县三级地税部门在会宁县3个乡镇12个村的帮扶成效。
  一番颠簸之后,车辆停在了新添堡回族乡河屲村文化广场,广场戏台子上的横幅上“会宁县秦剧团”几个大字分外醒目。眼前这个综合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乡村演艺队、村民自乐班提供了舞台,村民茶余饭后有了去处,孩子们娱乐健身有了器械和场地,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脱贫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热烈的掌声中,吴仰东和王科健共同为新落成的河屲村综合文化广场揭牌。
  前来围观的,既有耄耋老人,也有小孩子,他们张望着、小声地议论着,目光中透露着喜悦之情。
  紧接着,观摩人员一行又参观了河屲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详细了解了肉牛养殖规模、产业链延伸、资金流动状况和存在的困难等。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思考、一路讨论,共识在凝聚、思考在发酵、能量在迸发。
  近年来,在双联单位省地税局和会宁县地税局的帮扶下,回河村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和劳务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村民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通过实地观摩,看了帮扶发展变化,听了帮扶思路措施,大家一致表示,新添堡回族乡的脱贫思路新、举措实、见效快,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要拓宽思路,再找抓手、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双联助推精准脱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记 者 魏 翔 特约记者 张 权 朱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