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陇原精彩故事】临夏和政:持久传递正能量

15.12.2014  14:26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救命!救命!”当突然听到湍急的渠水中传来一名妇女的呼救声时,乔永刚全然不顾自己不识水性,纵身跃入水中救人。

  这位在新疆库尔勒市打工的和政农村青年,走时,年仅21岁。他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传遍陇原大地。不久前,乔永刚被评为“第四届甘肃省道德模范”。

  一个多月前,当听说61岁的老支书康登禄得了癌症时,和政县吊滩村村民心碎了。

  以前,几乎每年,吊滩村都遭受冰雹袭击,灾情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为了防止冰雹灾害,康登禄在高山之巅的防雹点,一个人一守就是11年。在他的坚守下,从2003年至今,村子再没受过灾。

  乔永刚,康登禄……为什么这些“草根英雄”相继涌现在和政,为社会传递着温暖和感动?

  12月12日,记者走进和政,寻找答案。

  凡人善举,温暖感动人心

  “不仅仅是在危急时刻和灾难面前,会出现和政人的身影。更多时候,善与美渗透于和政人平常的生活中。”和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艳隽对记者说,“平日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做着平凡的善举,不为人知却温暖人心。

  12月13日,星期六。当记者沿着仍有积雪的山路,前往和政县松鸣镇中心村寻访李玉莲时,碰到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她。

  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4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残疾哥哥,对于李玉莲来说,生活本身已经够难了。2007年,丈夫又突遭车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给她留下了一对正需要照顾、正需要呵护的幼小儿女。

  面对生活的不断打击,很多人都会选择退缩。可这位40岁的普通农村妇女,一个人默默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她坚强的毅力,撑起了这个困难重重的家庭。

  正是中午,走进她家院子,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李玉莲在洗衣服。一旁,她的智障哥哥们在晒太阳。他们身后那3间崭新的平房,无声地诉说着李玉莲的善良、坚韧和担当。

  让“好人”浮出水面,形成榜样和群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化、人格化、生活化。和政县决定,深入挖掘和推广这些普普通通的“草根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人们树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道德标杆,以凡人善举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推动和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为草根力量搭建璀璨舞台!2012年,和政县举行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评选出26名先进人物。去年,县里又评出了15名“好媳妇、好公婆、好公民”。

  一个个好人被不断发掘,一个个故事被相继传颂——

  30岁的回族妇女马塞飞也,上有70岁的公婆,下有不到8岁的幼子,还有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丈夫。6年时间里,她不离不弃,背着丈夫四处打工挣钱,寻医问药。马塞飞也用艰辛的付出和默默的守候,终于换来了幸福的时刻——丈夫从生活不能自理到现在能拄着双拐走动。

  作为上门女婿,李鸿俊上有爷爷、岳父、岳母,下有女儿,四代同堂。2006年,妻子因意外造成严重颅脑伤,无法站立。他不分昼夜,精心照顾,给妻子翻身、捶背,吸痰、按摩。后来,人们看到,他经常搀着妻子胳膊外出锻炼。如今,他的妻子已能拄着拐杖独立行走了。

  ……

  摒弃了以往道德说教的“大而空”和典型宣传的“高大全”,和政县用来自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和事,超越各种嘈杂,传递社会“正能量”。如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社会崇善、求善、行善的强大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和政落地生根。

  “目前,我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全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的评选工作,今年将表彰15人,有见义勇为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民族团结模范、孝老爱亲模范、诚实守信模范等。”12月13日,马艳隽告诉记者。

  播撒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12月13日中午,走进位于和政县北部的达浪乡李家坪村。刺骨的寒风,丝毫挡不住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村子的碾麦场上,20多名农村妇女正排成方队,随着欢快的音乐,一板一眼地跳着广场舞。虽然动作并不十分整齐,但大家跳得很带劲。

  “看着城里人跳广场舞,我们心里也痒痒的。趁农闲时节,前些天,我把大家吆喝起来,也跳一下。跳舞锻炼身体,还心情好,婆媳矛盾都少了。”55岁的罗效梅给记者讲着跳广场舞的好处。

  她们的旁边,正是村子新修的文化大院。院子里,61岁的李文华和十多名村民一道认真地排练眉户戏《火焰驹》中的一段折子戏。婉转动听的唱腔,飘扬在村子上空。

  “最近,村里打工的人陆续回来了。我们自乐班的团员又重新凑在一起,准备春节期间村里的演出了。”李文华对记者说。

  在李文华他们热火朝天地排练时,和政县南部的新庄乡奋斗村村支书罗鹏正为今年村里“春节联欢晚会”的经费着落犯难。

  这两年,村民的光景越过越好。前年,村子办了第一届村民春节联欢晚会。这些“泥腿子”表演的节目,有河州贤孝,有独唱独舞,还有孩子们的武术表演。歌唱的是党的富民好政策,宣传的是村子喜人的新变化,全是村民爱看的。

  一场晚会,让奋斗村在临夏州赫赫有名。去年春节,在州文化局、州广电局等单位的帮助下,村子承办起了临夏州的“春晚”。

  去年农历腊月十六到腊月廿一,村子的“春晚”整整演了一周。不光是本村村民看,邻村村民也跑来了,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这两天,在外打工的人回来,都问今年的节目啥时排练?我想先解决一下音响设备的问题,往年的音响都是借的。”罗鹏说,“不过,不管怎样,还得赶紧开张排练,春节快到了。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前些年,农闲时节,村里打工的村民回来,要么打牌赌博,要么喝酒滋事。和政县积极引导,相继组建了12家社区文艺团体,13家村级文艺演出队。形式多样的秧歌、广场舞、眉户戏、健身操等各种表演活动,让村民、群众匮乏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了,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还让人们更加向往文明。

  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和政县换来的是,家庭和顺,邻里和睦,新风尚蔚然成风。

  “子女对老人孝不孝敬,村民有空是不是赌博喝酒,都得靠文化潜移默化,才能有好风气。人有了精气神,就能积极向上,你说是不是?”罗鹏反问着记者。

  久久为功,文明之花长开

  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时下,无论漫步在和政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还是行走在农村的乡间小道、田间院落,宣传栏、文化墙、广告牌、电子显示屏上,一幅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公益广告如影随形,让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接受着“正能量”的熏陶。

  化文本为行动、化理论为实践,和政县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处处撒播着文明的种子。

  短短一两年时间,和政县相继成立了书法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奇石协会等11个协会。让市民在积极投身文化活动中满足自身文化需求,从而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深刻内涵。

  在和政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文化活动中心,平日免费开放的书法、绘画、摄影、刺绣和奇石展,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

  “以前我们到县城,就是逛逛商场,购买些生活用品。现在有了书画展,我们也来看看。”新庄乡何马家村村民张华带着一大家子人,来“”文化馆了。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城市的文明合唱,市民群众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声部。

  以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和政县还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点滴滴融入送温暖献爱心、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一股股爱的暖流,激发着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和政县的广大市民,在不同方位,在不同声部,在领唱者的召唤下,努力地发出自己崇尚美德、追求文明的和声,共同完成着一部沁人心脾、滋润心田的交响乐。

  但是,和政县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社会风气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关键在于长期坚持,锲而不舍。”马艳隽说。(记者马克利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