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经验和智慧
人民网兰州3月11日电(郭颂霞)在几天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包括驻村帮扶队的干部,他们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每到一村,作为评估组成员看到成堆成堆明显就是事后补充的材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惊叹:这得准备多少天,写坏几只笔啊!我曾无意间得知有的乡镇干部们为了迎接这次评估提前几天连夜整理材料,还曾经在采访中听某乡镇一把手说自己所在的村子一周有四天都在迎检!县上的、市上的、省上的领导一批接着一批的来,来一次提一次要求。
直到这次“大考”,看着基层干部们难掩的疲惫和谨小慎微,再加上连记者都接到托了几层关系来打听某乡镇评估情况的电话,着实能感受到这次“大考”带给各级基层干部的巨大压力。
在基层看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曾发现了各种填表不仔细,出现疏漏的问题。如此大范围内的抽样都能发现错误,可见这类问题并非个案。然而转念一想,如此量大而枯燥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怎能不出错?难道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填表么?
基层民主评议,村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目的是充分让大家行使自己的权利,让被选的精准扶贫户绑紧乡里乡亲都在看我这根弦,也让落选者心服口服。只要当时的情况是公正的,记录和选票有原始的就好了,何必非要再补一个记录呢?
还有驻村帮扶队,其设立的本意是抽调各单位的优秀干部为扶贫工作尽一份力,用自己先进的经验和能力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带动示范,从而实现脱贫。因此,驻村帮扶队是被派来“干大事的”。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问及村民对帮扶工作队队员、负责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到家里来过,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过年过节都来着呢!给我们送米送面送油了。
这让记者不免感到有些遗憾。基层干部,包括从各单位选派的驻村帮扶队负责人、还有这几年经过激烈竞争通过“三支一扶”等途径考上的大学生村官等乡镇干部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应付各级检查、准备文案的虚务上。结果基层干了几年,成了“填表专业户”。既没有参与乡村治理的魄力,也没有帮助贫困农民出谋划策的能力。
除了事务性工作过多,基层干部意见反映渠道不畅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一位乡镇干部曾说,他对于挂图作战、扶贫思路上墙等工作有一些根据当地情况的不同想法,但是问及为何不向上反映。他的话很引人深省:“我们人微言轻啊!说了也不会有人在意的,反而会被视为异类。”
这些因素,导致基层干部面对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梳理、不善于总结,最终忙而无果、劳而无功。
实际上,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在基层的时间最长,最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和诉求在哪里,最能找准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他们既是政策的宣传者,也是实际执行者,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
所以,不能把他们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人员、填写表格的机器。要让他们从这些冗余的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为基层发展多想些办法。
要让真正优秀的乡村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就要改变考核指挥棒的方向。比如扶贫验收中,不要纠结驻村时间是否达到每年两百多天,而要把考核的重点放在他们对村里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否有想法、是否见成效上。哪怕一年天天都住在村里,对村里的发展却全无思路,没有争取哪怕一个政策,农民增收见不到实效,怎么能算优秀?
相反,如果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切实为村里做些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实事,哪怕驻村时间少一点儿,依然是优秀的干部。
另一方面,则需要上级政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要认真倾听他们对工作的看法和遇到的困难,不能只提要求而不提供条件。做到了这些,优秀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我们的扶贫事业的有生力量才会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