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01.09.2016  02:35

——我市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为深入推进全市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市精准扶贫科技扶贫工作实施办公室近期组成“互学互查”工作组,深入全市各县区部分乡镇、村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对全市科技精准扶贫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观摩学习,达到了以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以观摩学习促进工作规范提升的效果。
    各县区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科技支撑实施方案》和《2016年全市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要点》,既完成了“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又抓出了特色,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322名,占目标任务的213%;落实贫困乡镇科技副乡镇长58名,达到了全覆盖;落实日光温室技术员1764名,占目标任务的101%;动物防疫员896名,占目标任务的100%;特色林果员163名,占目标任务的163%。全市共建成县区科技服务中心23个、建成乡镇科技服务队71支、村级科技服务站291个、科技示范户1044个,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33个、科技示范村13个,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影响不断扩大。民勤县科技精准扶贫实施办公室紧密结合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全县192名农业技术员、动物防疫员、特色林果员,牵头协调农技、畜牧等农业科技事业单位,统筹安排、统一考核全县科技培训和服务工作,保证了工作落细落实。该县在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建成县级科技精准扶贫培训中心,打造科技精准扶贫综合展示平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理念和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风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凉州区在下双千亩日光温室示范园集成示范推广“三沼”利用、病虫害防范诱杀、微耕作业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温室环境智能化显示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价格实时显示系统等先进管理方法,总结出“精施肥、严控水”等群众易于掌握的生产要领;针对“一长四员”队伍工作难以协调、工作效果难以保证的共性问题,总结出了“争取领导重视、召开推进会议、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区级领导带队督查、主抓科技副乡镇长”六措并举的工作方法,编印发放了《凉州区精准扶贫农业科技知识汇编》30000册。
    产业发展快速崛起。天祝县将科技精准扶贫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机融合,县科技局在做好其招商引资企业天禾食用菌公司跟踪服务的同时,组织周边贫困群众到公司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务工,增加群众劳务收入的同时,让群众实地学习生产技术,按照“龙头企业带农户”模式,成熟一户、发展一户、带动一户,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周边群众还将精准扶贫贷款资金投入公司生产,按效益定期分红,增加了群众资产性收益。该县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南阳山德吉新村积极发展鲜菇产业,定期邀请高层次农技专家指导,组织县农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被县上确定为移民安置点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凉州区古城镇因地制宜,针对日光温室红提葡萄栽培前两年挂果空窗期群众无收入的情况,试验推广葡萄行间距套种紫甘蓝技术,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和时间,创新生产模式、增加农户经济收益,挂果空窗期的日光温室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古城镇还着力试验示范红提葡萄错茬挂果、挂果期温室内套种食用菌等生产技术,显示出了科技精准扶贫助推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科技培训成效明显。在开展科技培训中,凉州区认真调研培训内容和效果,分析受训人群接受能力,改变过去一次性灌输式培训方式,开展跟进式培训,“用多少、教多少、会多少”,“节点处、难点处反复教”的培训模式效果突出。古浪县针对“下山入川”群众主体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底子差、基础薄的情况,坚持在贫困群众搬迁之始,就广泛密集式集中培训,并将学习接受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能人选树为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以点扩面、点面结合、示范引领的良好效果。凉州区、天祝县还将邓马营湖安置点、荣华新村、德吉新村等移民安置点作为科技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区县领导亲自带队,根据搬迁群众产业规划和生产所需,邀请高层次专家,经常性、高频次开展集中培训,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截至7月底,累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1604场(次),培训农牧民19.7万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927人,发放培训资料20.08万份(册)。其中在“下山入川”移民安置点举办培训713场(次),培训农牧民9.3万人(次),培养技术骨干975人,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大局、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凉州区加大对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资料的规范管理,定期收集“一长四员”工作资料并汇编成册,及时掌握各乡镇、区直相关单位工作动态,培训档案细致规范,各类资料清晰明了,以工作资料的规范管理倒逼“一长四员”发挥职责作用,促推工作规范和提升。在85个贫困村和移民点所在村高标准制作了科技精准扶贫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公示牌,方便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增强了科技精准扶贫显示度和科技示范户自豪感,解决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民勤县将乡镇科技服务队建在特色产业上,组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集中服务、集中攻关,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