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清水创新

14.04.2016  11:52

  中国兰州网4月14日消息 在清水的扶贫开发史上,这注定是精彩的一笔:

  ——2015年,清水县稳定脱贫2.91万人,比天水市下达任务2.4万人超出5100人,贫困率由2014年的24.34%下降到14.54%;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0元,同比增加580元、增长21%。

  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说,这一成绩的背后,有一些具有清水特色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作支撑。

  ——创新开展“11558”精准扶贫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全省率先为行政村下派“第一书记”。这一创新举动,《人民日报》一版在报道甘肃集中资源精准扶贫一文中作了介绍。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推行“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农户”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这一模式,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在全省介绍了经验。

  这些创新工作,只是清水县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县上的一系列扶贫措施,都剑指“精准”二字。

  基层创造:打造出五级“网格化”力量布局的精准扶贫工作队

  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指示精神,清水县在天水市率先建立“县有监测信息中心、部门有作战室、乡镇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

  在清水人眼里:从全县全盘来看,18乡镇是一个个大的“节点”,260个行政村是一个个中的“节点”,1028个自然村是一个个小的“节点”。而要使精准扶贫落地有声、见到实效、快出成果,就必须让一批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人,在这些大、中、小的一个个“节点”上去站岗守位、去精准发力。

  于是,清水探索建立了一支以“书记抓、抓书记”为思路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的创举不胫而走。

  县上整合“第一书记”、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包村干部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力量,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所有贫困户的“两个全覆盖”,形成了县委书记、县长盯全县,包乡县级领导和工作组长盯乡镇、“第一书记”盯行政村、科级干部盯自然村、驻村工作队员盯贫困户的五级“网格化”力量布局。

  清水县全方位推进“853”挂图作业,依托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研究政策、统筹谋划,分管领导具体协调调度,全体县级领导包抓部门、乡镇和具体村,亲自靠前指挥,各单位“一把手”亲自上手,高标准做到平台建设“八个准”、“五张图”定向落实到村、“三本账”动态管理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