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引领致富路 精准扶贫拔穷根 玉门六墩乡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23.10.2015  12:51

    玉门市六墩乡,2010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全省建乡最晚的移民乡,耕地面积11650亩,现辖5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安置陇南、甘南、临夏“三地五县”移民624户、2560人。

    对于六墩乡来说,精准扶贫是一场“啃骨头”的硬战。六墩乡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砥砺奋进,聚焦精准扶贫,聚焦先锋引领,聚焦产业富民,精心构筑起服务、支撑和推动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体系,真正使“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转化成为了现实生产力,预计到今年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6067元,较2010年建乡之初788元增加5279元。

    理清思路明方向

    走进六墩乡办公楼大厅,一眼就能看到精准扶贫推进路线图、包挂责任图、任务分解图、对户落实图,六墩乡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从这些图表中清晰展现。

    六墩乡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准确明晰:2015年脱贫56户246人,2016年脱贫79户343人,2017年脱贫63户231人,力争到2017年底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六墩乡从“”处着力,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着力构建全方位精准扶贫四大支撑体系。结合全乡实际,制定了六墩乡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富民产业、基础配套、社会事业、方式精准四个配套推进计划、驻村干部管理办法,构建起了“1+4+1”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保障体系;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册、帮扶花名册、工作手册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推进路线图、包挂责任图、任务分解图、对户落实图,研究制定生产生活状况表、产业发展推进表、基础建设项目表等表册,创新建立扶贫档案电子信息查询监控平台,构建起了“三册四图十表一平台”精准扶贫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以建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拱棚蔬菜、设施养殖、高效林果、劳务输转四大增收支柱产业,建立五个循环农业基地和五个万只肉羊养殖基地,构建起了“一区四业十基地”产业增收支撑体系;通过深入进村入户,为贫困户建立起精准脱贫明白卡、致富能人带富卡、包挂干部联系卡、脱贫项目任务卡和贫困户档案,构建起了“四卡一档”对户帮扶联系指导体系。

    细化措施算好账

    “路文华家的养殖业搞得算是小有规模了,已经从最初的20只羊发展到120只了……但是,还有3户家庭条件仍然较差,还需要精准帮扶……”六墩乡柳北村党支部书记姜建龙用一个月的时间一次次的入户摸底和精细算账,把村情摸了个底透,最终确定了贫困户71户325人。

    六墩乡着力摸清贫困户收入情况的底子、致贫原因的底子、发展意向的底子,科学选准贫困对象、找准扶贫目标、定准脱贫措施。找准出路算清基础帐,集中时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结对精准帮扶、措施精准集成、政策精准到人、产业精准链户等方面进行了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最终确定贫困户198户、820人,并逐户建立脱贫档案,切实做到“乡有台账、村有表册、户有卡片”。把脉穷根算清致贫帐,按照把脉穷根、聚焦目标的要求,市、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在开展进村入户、信息采集和需求摸底工作基础上,通过与贫困户反复对接,分类甄别贫困户致贫原因,坚持谋事要实的要求,针对50%的贫困户缺少发展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发展特色产业,40%的贫困户因学因病致贫提高救助水平,10%的贫困户缺少劳动技能致贫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脱贫能力,真正做到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聚焦目标算清脱贫帐,紧盯2017年整体脱贫的时间节点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要求,为每个村制定了一个脱贫推进计划,为每一户制定了一个脱贫增收计划,确定了壮大富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等扶贫项目3大项、24小项,确保2017年完成全部脱贫任务,贫困户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先行一步抓落实

    对于张胡林来说,针对他的精准扶贫措施从年初就开始了。帮扶干部们协调他调引了12只良种羊,乡上补助资金修建了新的养殖圈舍。养殖规模扩大了,他的致富信心也更足了。

    群众认干不认说,六墩乡全面启动实施了“五个先期”工作,先期启动基础母羊调引工作,已扶持54户贫困户调引基础母羊719只;先期落实拱棚秋延后种植措施,目前,已落实63户贫困户搭建高架果蔬大棚67座;先期对接外出务工意向,落实贫困户劳务输转200人次;先期对接产业贷款需求,已落实155户贫困户贷款需求817万元;先期开展脱贫项目对接落实,与酒泉市、玉门市11个包挂单位及早对接、全力争取、抓紧谋划、尽快实施。全乡危改面达到了90%以上,贫困户危房改造覆盖率、街道门坛硬化率和居民点亮化率均达到100%;铺筑产业园区道路5公里,升级改造村组道路5.5公里,乡村组油路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了五个村、14个居民点绿化带修整、水管线架设、苗木新植等工作;开挖排碱渠33公里,基本实现排碱渠系贯通连网,采取拉沙换土、洗盐排碱、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完成盐碱地改良1200亩。

    互助带富奔小康

    通过乡政府“牵线”, 种植3座钢架蔬菜拱棚的致富能人李宗铭和贫困户贾存德结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子,一有空余时间,李宗铭便给贾存德传授拱棚蔬菜种植技术。在李宗铭的帮助下,贾存德的大棚两茬蔬菜就收入了6000元。

    六墩乡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构建党群带富互助机制,全面推行以“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能人带后进、党员带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带富互助机制,全乡54名带富党员、65名致富能手和79名产业能人与19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全面落实以“特色种植田间技术指导、设施养殖饲养技术指导、劳务经济信息技术指导,产业发展互帮共致富、资金投入互帮解难题、党群共带互帮强信心,每月联系交流一次”的“三指导三互帮一联系”为主的带富措施,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

    扎根群众赢民心

    来自酒泉市税务局的帮扶干部卢永智一天的工作是从一本帮扶日志开始的。翻开笔记本,他在“安和村农田灌溉”这个问题上打了个勾,因为安和村1.5公里渠道和21公里排碱渠修建项目已经开工了。

    六墩乡全面推行领导包点联村抓示范、站所包村联组抓帮扶、干部包组联户抓服务的“三包三联三抓”工作机制,成立组建了50余人的5支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每周驻村蹲点时间达到了5天。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帮扶计划、月安排表、驻村考勤办法等措施,使各级蹲点干部帮有目标、扶有措施、干有方向,连续放弃6个周末休息时间,与乡村干部加班加点、走村入户、苦干实干,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20余件,提供务工信息40余条,制定增收措施80余个,切实做到履行包挂职责到位、遵守驻村制度到位、服从工作安排到位、精准扶贫措施到位。(蔺晓燕)

( 编辑: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