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第四、第十二观摩组赴定西市安定区现场观摩

01.04.2016  16:37

2016年3月31日,由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带领的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第四观摩组和山东、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苏五省扶贫办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第十二观摩组赴定西市安定区观摩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观摩组一行采取交叉观摩的方式,先后深入香泉镇陈家村、高峰乡红光村,通过现场听取介绍、观看ppt演示、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安定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853”挂图作业、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观摩,并深入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实地查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及贫困户脱贫退出验收等工作情况。省政府副省长郝远,省扶贫办副巡视员赵志远,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位志荣,市政府副市长郭维团及市委农工部(扶贫办)负责同志、安定区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观摩。

在观摩过程中,安定区主要负责同志及乡镇、村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环节,从“853”挂图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向观摩组成员介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观摩组一行对安定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853”挂图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观摩组成员认为,安定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户识别进入、扶贫措施落实、增收产业培育、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特别是香泉镇陈家?村严格按“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进行精准识别,做到了全面核实、进退有序。高峰乡红光村对精准扶贫需求情况列出村级需求清单,围绕需求清单狠抓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做到了精准施策。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定西市安定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总体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和贫困农户的精准化扶持。

一是严格标准,精准识别“定对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采取一核家庭收支状况、二看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四评议(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级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告)的程序办法,对申请农户进行了“过筛式”的调查核实,并探索推行了“五必进”、“六不准”工作法,即对五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一二类低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三四类低保户中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因病因灾因学因残致贫返贫的、收入低于当年国家贫困线但在建档立卡时遗漏的五类农户必须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对整户外出两年以上有固定收入且土地撂荒或流转了的、城区镇区有商品住房或经营门店的、属现任村干部家庭的、户内有财政供养人员的、拥有小轿车或大中型营运车辆的、经商办企业的六类农户不准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进一步摸准夯实贫困户底子,切实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二是健全机制,精准管理“靠责任”。建立区四大班子领导包抓乡镇包抓贫困村责任制,整合区、乡两级扶贫双联工作力量,配备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向135个贫困村和157个非贫困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1107名,充分发挥精准滴灌的“管道”作用。与19个乡镇、22个区直有关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开放式电子台账,制定印发了督查推进落实手册,形成了“一书一账一手册”的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大数据平台信息采录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四级联审”制度;制定出台了“1+6”精准扶贫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减少、贫困面降低的“减法”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的“加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形成了有利于精准扶贫的工作导向和制度约束,进一步靠实了区四大班子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包村干部“五级责任”,切实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三是强化措施,精准内容“建台账”。紧紧围绕省、市“1+17”、“1+16+5”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水路电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16字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条件改善、能力素质提升“五大攻坚行动”,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5.75万户,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达到90%以上,83%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改造农网1949公里,农村危旧房改造2.43万户;135个贫困村中,以马铃薯、玉米、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占比达到85.3%,畜禽饲养量达到71.5万只羊单位,产业合作社覆盖比为77.8%。紧盯“853”挂图作业,在村级台账方面,围绕扶贫政策落实、脱贫指标完成、贫困对象进出和特色创新工作,建立了印证性、程序性和创新性村级工作台账,实现了对贫困对象项目需求、脱贫计划、帮扶措施、脱贫成效等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在户内资料方面,采取“一核对、五统一”的办法,通过推行“互联网+”手机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对贫困对象的各类信息及时核对,做到农户实际情况、户内“三本账”、“853”作战图、村级五类档案、大数据平台“五统一”,实现对贫困户信息的即时查询和实时管理,确保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切实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四是致力攻坚,精准施策“开良方”。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着力打好“1+2+X”三套组合拳(“1”即针对主要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即针对次要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X”即根据贫困户其他脱贫需求,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切实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对缺技术的,采取“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方式,让贫困农户重点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力争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对因学致贫的,通过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中高职学生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确保完成学业;对因病致贫的,通过提高合作医疗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落实大病救助、申请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贫困户看得起病;对缺资金的,通过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扶贫互助资金贷款、小额信贷、“双联”惠农和“中和农信”基金等贷款资金,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难的问题;对居住偏远、交通条件落后致贫的,通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发放补助资金等政策进行易地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规范程序,精准脱贫“重实效”。坚持“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由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及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逐项核查,对照脱贫退出标准测算指标得分。对得分在80分以上的贫困户,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核实一榜公示、乡镇政府复审二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抽查核实、审批认定并进行公告,做到贫困退出各环节工作程序严谨、操作规范、公开透明。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切实做到干部签字负责、群众签字认账,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审核把关,防止“被脱贫”和“数字脱贫”。对符合脱贫退出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采取“四优先”工作法,将收入高的、住砖瓦房的、子女完成学业的、家庭成员中无重大疾病的四类贫困户优先作为脱贫退出对象,确保退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切实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供稿:定西市 范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