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孔学元和他的一百单八条“壮汉”

27.06.2016  09:58

    【精准扶贫 共奔小康】孔学元和他的一百单八条“壮汉

    记者沈丽莉卢吉平

    被誉为“花园之城”的永靖县刘家峡镇风景秀丽,但生活在该镇大庄村的孔学元却是这里典型的贫困户。

    6月3日,记者到孔学元家中采访,他腿有残疾的媳妇杨负莲正坐在院中晒太阳,身旁放着一个用树枝削成的拐杖。十五六岁的女儿独自蹲在院角处,冲人傻傻地笑。“这是我女儿,打小脑子不灵光”。孔学元叹了口气说:“这些年,光顾着给媳妇和孩子看病,家里穷得啥也没有,只能就这么熬着。

    这一家三口,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然而,从无钱治病到年收入近十万元,孔学元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

    除了依靠自身吃苦肯干,当地政府的帮扶为他注入了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

    孔学元领着我们看他致富的“法宝”。老屋背后,一个偌大的温棚出现在眼前,还未进去,此起彼伏的猪叫声已然不绝于耳。走进温棚,上百头猪被分开关在十多个猪栏中,有的膘肥体壮,有的还嗷嗷待哺。“多亏政府帮了咱。”孔学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孔学元成为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帮扶人员拿着县里准备的1万元扶贫“项目菜单”让他自主选择,由于之前养过猪,他毫不犹豫就“”了生猪养殖这一项。1万元的补助款犹如雪中送炭,孔学元买了10头母猪,又通过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了一头种猪、40只猪仔,并新建了猪舍。今年5月底,第一批肥猪出栏,纯收入有5万元。

    现在,孔学元的猪舍里还有108头猪,每到母猪生育期,他就待在猪舍里,不管脏和苦从早陪到黑,他笑称“这是自己的一百单八将,全靠这些‘壮汉’摘穷帽子,发家致富。

    按照母猪一年生育两窝的速度,孔学元到今年年底还能有5万元的收入。孔学元的计划是将自己的养猪规模扩大到220头左右,在猪肉市场不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前提下,每年的收入都会在8万元上下。

    只要农民肯干,政府出资扶持,发生在孔学元身上的变化是永靖县“项目菜单”扶贫的成功案例之一。

    许多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往往卡在了缺钱上,特别是缺少启动资金,而永靖县扶贫“项目菜单”为贫困户提供了“第一桶金”,点燃了贫困户创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根据不同的村情实际和贫困群众意愿,永靖县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扶持项目菜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户均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涵盖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技能培训等方面的20项具体扶持项目供贫困户选择,贫困户也可根据自身发展意愿申报实施菜单列举以外的项目,创造性地实现群众“点菜”“掌勺”,政府自掏腰包“配菜”“埋单”。并相应建立了由帮扶干部、包村干部监督使用的工作机制,贫困户实施完所选菜单项目,经帮扶干部、包村干部验收签字后,方可领取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切实增强了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2015年永靖县对36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户均1万元的到户扶持资金,今年又整合资金3764万元,扶持贫困户3764户,项目计划已经全部下达到乡镇。永靖县的这项惠民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的积极性,当年全县新建暖棚圈舍1149座、发展旱作农业3.18万亩、种植中药材1452亩、百合842亩。

    从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永靖县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打出实施基础项目到村、扶持资金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精准扶贫组合拳,确保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为贫困村稳步实现消除贫困打下坚实基础。”永靖县县委书记尹宝山如是说。

    2015年以来,永靖县按照“分批扶、大扶贫、全覆盖、菜单式、钱到户、重造血”的原则,走“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谋加工利、挣劳务钱、往好处搬”六条扶贫开发路子,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

    在一系列精准扶贫“组合拳”的帮助下,2015年底永靖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9589户、37197人减少到6730户、27923人,减幅达25.27%,贫困面由20.04%缩小到17.26%,今年计划贫困面缩小到11.63%。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