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满廪实话丰收——2022年甘肃省粮食总产达12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28.12.2022  10:39

  原标题:【乡村·新聚焦】仓满实话丰收——2022年甘肃省粮食总产达12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甘肃农垦永昌农场在机械化收获玉米。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田  雷

  民乐县机械化收获小麦。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晓泾

  省农科院清水试验站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王煜宇  于晓明

  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数据显示,甘肃2022年播种粮食面积4049.7万亩,比上年增加34.5万亩;总产量1265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这是我省粮食总产量继2020年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基础上,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200万吨台阶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文件,高规格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粮食生产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以硬担当扛起硬责任落实粮食安全硬任务,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切实扛稳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盯任务目标,在春耕、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夏”、秋收等关键农时召开现场会,季季接续、茬茬压实、环环紧扣,狠抓任务落实。省农业农村厅派出80个包抓督导组深入各县区,督促各地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强化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抓点示范。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立下汗马功劳。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打造粮食生产优势片带、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与高效节水灌溉、农机农艺推广应用、规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撂荒地复耕复垦等相结合,一体推进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打造了一批整山系整流域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年底将建成360万亩。同时完成撂荒地复耕复垦种植马铃薯、大豆、饲草等作物123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50.2万亩。

  藏粮于技,科技赋能。我省把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政治责任,进行系统谋划和推动,建立健全上中下游紧密衔接、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科企联合体,加快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品种研发、产业化推广的全链条良种联合攻关组织体系。今年完成玉米制种面积157.6万亩,马铃薯种薯生产面积43.4万亩,生产原原种13亿粒。

  良种是粮食增产的“芯片”。我省今年重点推广陇鉴110、兰天36号、玉源7879、金穗3号、希森6号、陇薯10号、中黄30、齐黄34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新品种,提高了粮食单产。特别是今年在清水县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经国家小麦专家指导组实收测产,亩产达到714.25公斤,创出了目前已有报道的全国旱作区小麦高产新纪录。

  良种还需配农技农机。通过缩株距、增密度、发挥边行优势等措施,我省在中东部22个县区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万亩。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630万亩,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2629万亩次。建立农机装备研发“一中心五基地”平台,集中攻坚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和粮食作物薄弱环节农机,今年全省小麦机械化收获率首次突破90%,确保了颗粒归仓。

  甘肃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以上。我省把旱作节水技术作为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推广全膜双垄沟播1525.5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391万亩,示范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耐密宜机收、马铃薯垄作侧播等技术模式,整山系、整流域建设百亩攻关方、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打造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区21个,示范面积达26万亩。

  “旱口”夺粮,力保丰收。针对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我省中东部地区局部发生干旱灾害,协调省级财政及时下达农业救灾资金2500万元,帮助受灾地区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完成夏播复种面积118万亩,补浇补灌31.12万亩,有效减轻了旱灾损失。

  真金白银投入,落实强农政策。今年各类支持我省粮食生产的财政资金超过55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有力保障了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特别是针对近年小麦种植效益较低的实际,制定印发《甘肃省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实施方案》,将全省小麦作为补贴重点,三批资金发放受益农户达到262.47万户,种粮大户2568户,家庭农场377个,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2281个,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今年,全省播种粮食面积4049.7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986万亩任务目标,甘肃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夏粮生产贡献突出的15个省份之一进行了通报表扬。

  粮仓根基稳,饭碗端得牢。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才能为“中国饭碗”作出甘肃贡献。2023年,粮食生产将会是稳经济、稳大盘的重要支撑,目前,陇原在田780多万亩冬小麦苗齐苗壮,800万亩秋覆膜高质量完成,为明年粮食生产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