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人大代表蔡培辉的十五年甘肃履职路
(两会人物)台籍人大代表蔡培辉的十五年甘肃履职路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台籍人大代表蔡培辉的十五年甘肃履职路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6条路,28个学校,20个地头水柜,还有一群脱贫致富的“种子选手”。
这是台湾台南人蔡培辉在甘肃履职15年的大地留痕。
蔡培辉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长大,在甘肃从军,青年时代是在黄沙漠漠的大西北度过的。
蔡培辉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正逢改革开放,泉州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他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富丽(香港)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2005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我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马上决定回去,看看能帮做点什么”,蔡培辉说,“我对那里有点感情。”
重返甘肃,蔡培辉把“河西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遍”,几次跟村民赶牛车走十几里去拉水,最后选定“条件最不理想”的“陇中”定西。在施展商业宏图时,他也一举个人之力,助捐投建机耕路、水柜和校舍等基础设施,还成立助学基金会。
定西民风淳朴,有村民问蔡培辉,你为什么帮我们修路?蔡培辉老实回答说,为了让大家不再踩泥巴。村民再问,这些马铃薯、党参、黄芪种下去,谁会买?蔡培辉决定出钱送村民到沿海城市去“富脑袋”。
包吃包住,每个月有误工费,还送电脑和手机,唯一的要求是去学了致富经回来,1个人要带富10个人。定西的农民们一批又一批到泉州免费培训,已经坚持了近10年。
“最大的成就是,现在再小的村子都有致富带头人。”蔡培辉举例说,陇南一个小村成立农户合作社养猪,今年猪肉看涨,光“土鸡土猪”就挣了个几百万元(人民币)。另一个村则琢磨着研发马铃薯淀粉面膜。蔡培辉笑说:“现在他们讨论的都是高科技创新产品了。”
在蔡培辉看来,国家给西部的扶持相当大,引河入秦解决了水的困境,政策洼地产生的产业虹吸效应也正在显现。他给定西修路,也为台湾朋友搭桥寻找“甘肃商机”。
这十几年间,蔡培辉领来越来越多台湾朋友,在甘肃投厂建园区,发展半导体、5G通讯设备等现代科技产业。他自己也和台湾业者共同经营一个数十万亩的高原夏菜现代农业产业园。
“福建和台湾农业深度融合,经验可以移植到甘肃。”蔡培辉告诉中新社记者,他连年提交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的建议:台湾农业优势凸显,甘肃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以产业合作为依托,互利互惠,相得益彰。
台湾人为什么乐意来大西北?“我们认识很长时间,我们以心相交,互相了解。”蔡培辉说,甘肃是片创业热土,“来了,他们对甘肃也会有感情。”(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