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篮子与砚

14.12.2015  12:28

阮煜兴作品

    日常生活用具里边我觉得簸篮子最有意思,它并不是一物的单指,记得小时候衣裤破损了,母亲叫把“簸篮子”拿给她,便知道要缝补开始的缘故。我喜欢它因为其间盛放的花样很多,虽然十九都是大针小针锥子剪子五色线卷以及钮扣零碎布头,挑拣使用起来倒是非常方便,我只知道爬在炕头边拔插线卷上的银针玩,或按示意把东西递给母亲,还有就是举着簸篮子看上面由麦秸编成的迷宫般的纹路而已。丰子恺先生在一幅漫画中,说一肩担尽古今愁,这画与话转述了生活的本质,很佩服他的洞察力,虽然我并不想多谈那画上人肩头前后的挑担内或许有的“簸篮子”,现在只是想略讲取其形治成的一方洮石砚台罢了。

    阮煜兴先生是甘肃著名的洮砚鉴藏雕刻家,多年来已不满足于龙凤牡丹之类传统的图案,以为应将新思想吸收进刀石间,自能渐进出不一样的风味。为了响应他,2014年,我把法国安格尔的油画《》的照片提供给他,时隔数月看到成品后,便写了一篇小文,题曰《关于洮砚<泉>》,大大赞成阮煜兴先生外为中用的胆识,却也并非全是溢美之辞,结尾处有一句话云,虽然还有提高的余地如脸部轮廓、表情等。我附和阮煜兴先生,主张继承与创新,又以未到理想的境界为憾事,可见不是没有旁观者意见的,否则不利于制砚师状态的调整,对于读者心里也总会觉得抱歉似的。这方和取材西方绘画作品不同的以家常生活品为原型,参考了清代宝华庵著书砚制作工艺的《簸篮子》砚,选洮石中罕见的鸊鵜红,色暖韵厚,饱看不厌,同淡雅的鸭头绿一样的悦人,但佳妙处各有所长。砚为圆状,直径13.6公分,高4.2公分,底宽约5公分,整体敞口束腰似喇叭,池内刻寓意吉祥的麒麟送宝,能使欣赏者喜欢,不过超难的应该算是石砚边缘与底部的装饰纹,它共分七个区域,口沿取细微的直线点缀,沿外下方走一周上下衔接的短斜线,倒是很素净,腰身处用圆弧线加双竖线又构成了八个纵向隔断,隔断内精仿麦秸编织成的横条压竖条或竖条压横条来回穿梭的图样,不管多繁难照例井井有条,隔断下再琢一圈卷云纹花卉纹,又朴拙又时尚,垫底的寿字外呈放射态的线条别选汉代游丝毛雕法,可以说是古为今用的点睛之笔,真为砚添彩不少。白石老人曾将鸡鸭猫狗老鼠苍蝇大白菜等民间情趣注入旧有的文人画中,自创一格,倍受人追捧,那么阮煜兴先生升华俗物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做法,至少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吧。

    拿上好的砚发的墨写出的书法韵致在什么地方?叫我说个究竟肯定会让人失望。我只可惜中国古代用砚磨墨的习惯几乎中断了,尽管未必于当今书艺水平有损伤,可那非人磨墨墨磨人关涉人生况味的味道全无从体悟了。还好,砚还在,且承传下的石砚制作目的是在融合,在展露其作者的思想与才情与品性,意大约全在让人珍藏把玩,自然就更不在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