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需放下“恋权”情结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被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然而,专家指出,简政放权成效显现的同时,一些环节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改革的“疗效”。(8月30日来源:新华网《简政放权存“放小不放大”等问题与公众感受存反差》)
政府大包大揽,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以致机构臃肿,人力物力耗费,更让资源配置不畅,社会效率低下。简政放权,确是消肿去臃之良剂。还权于社会,放权于民众,政府轻装上阵,方能腾挪更多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纵观本届政府,简政放权力度空前,下放审批权较多,但真正取消的权力则较少,放权中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放虚不放实的问题。
产生此类现象,乃是“恋权”情结使然,割舍不下附着在权力之上的利益。权力影响资源配置,对资源分配拥有很大权重。而资源对于地方发展、部门利益至关重要,可谓举足轻重。抓住了权力,客观上就拥有了资源。缘于此,简政放权无异与虎谋皮,地方部门定然万般不舍。而部分干部,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官阶,削弱其手中之权,等同降其官威。故此,出现“放小不放大”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精减下放无关痛痒之权,放权部门确是销脱了销包袱,减轻了责任,但于社会固然无“风乍起”之效应,激不出涟漪。而下级政府部门,接受的权力如同“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拿在手中,着实哭笑不得,反倒徙增责任。如此一来,接权部门亦无心钻研,更不说将其落实到位。表面看来,权力放了,究其实,是让无关痛痒之权沦为无主之魂,无人问津,形成新的不作为。
欲让简政放权出实效,“恋权”情绪必破。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便群众办事原则,厘清权力和利益关联。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核准确需精减之政、下放之权,从上而下,顶层设计,明确必简必放内容,切实该简就简,该放就放,确保干净利落,勿现藕断丝连,产生截留现象。更不许下放过程中,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放“空权”,产生挪用行为。
简政放权亦要防止一简了之、一放了事,出现丢包袱、撂担子现象。应当作好充分估量,简政放权出的责任,如何安顿,确保不出现真空。或社会组织承接,或下级部门承担,做到往来有序。承接单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完善承接条件,保证简政放权事项下得来、接得住、能实施,达到“减量、提质、增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