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聚力扶贫 ——合作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11.12.2015  11:43

  合作市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为目标,以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等为抓手,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多点发力、多头并进”良好局面,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奠定了基础。

   行业帮扶构建 精准扶贫新格局

  近日,记者来到合作市其乃合犏雌牛养殖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乃合行政村其乃合自然村的冬季牧场里,一头5个月大的黑棕色小牛犊分外引人注意,因为它的体格已相当于当地1岁的小牛。

  合作社负责人道吉仁欠介绍,这是合作市畜牧站引进英国娟珊公牛和当地母牦牛进行人工配种后所产的牛犊。“目前,这样的小牛犊有43头,都很健康。”

  合作市畜牧站站长石生光告诉记者,畜牧站在合作社设立了人工繁育工作室,每年7月至9月,都要抽调3名工作人员到合作社进行人工繁育配种工作,动态监控牛犊的成长情况,并向群众教授科学养育技术,通过技术扶贫的方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这是合作市通过开展“行业扶贫”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合作市注重发挥各部门优势,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并将各类涉农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安排规范、项目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新机制。3年来,合作市累计整合资金1.26亿元,建设村道127.4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410户,实现游牧民定居288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2户,实施饮水安全项目88处,修筑护村护田河堤1.6万米,新建、维修村级卫生室11个,新建乡中心幼儿园7所,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9个,切实解决了贫困村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

   产业培育拓宽 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这几天,在合作市格来行政村洒洒自然村洒洒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格来行政村村委会主任周加克忙着和村民们整理银行还款收据。“合作社是去年组建的,饲养的125头犏雌牛今年4月开始产奶,6个月下来,当初贷的50万元贷款已经还了一半。”周加克说。

  洒洒自然村村组长刀代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仅靠亩产只有100公斤的15亩青稞地维持生计,村里9户村民都是贫困户,年收入不到3000元。“去年,在合作市扶贫办的帮扶下,村里组建了专业合作社,9户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社,9月份每户分了20斤酥油,明年贷款还清后,村民就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了。”刀代对未来充满希望。

  洒洒村的变化是合作市以产业扶贫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典范。

  合作市按照“一户一策、分类实施”的原则,通过产业扶贫助推精准扶贫。今年,合作市根据群众需求,投入310万元向贫困户发放良种牛620余头,通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放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328万元,投入106万元帮助养殖大户购买农业机械。

  合作市深入实施“12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犏牛繁育和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带建设,组建专业合作社357家,新建牲畜标准暖棚725座、贮草棚40座、养殖小区24个,组建黄种公牛培育专业合作社3个、犏牛繁育核心群10个,繁育出栏犏牛、犏雌牛3.3万头,年生产鲜奶2.4万吨。

  同时,全市不断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建设香菇大棚8个、温棚蔬菜50座,建设青稞高产示范田1.5万亩,种植藏中药材1万亩。大力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3900亩、半人工刈割草场26.5万亩、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

   智力扶贫增强 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合作市格来行政村依毛自然村村民完代才让近来格外开心。从牧民变身持证上岗的技工,让他尝到了甜头。

  20出头的完代才让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之前他一直在牧场放牧。去年,他参加了由合作市扶贫办组织的挖掘机司机培训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和初级技能证。今年4月,完代才让到当地一家金矿就职,短短几个月他已经挣了2万多元。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合作市始终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转工作,采取路子上“引”、管理上“帮”、技术上“扶”等有效方式,通过“农民工培训大篷车”送教上门、贫困“两后生”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今年,合作市投入36万元开展“两后生”培训项目,计划培训“两后生”200人。至今,全市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农牧民群众481人,拿证率达95%以上。3年来,合作市共完成劳务技能培训2.4万人次,劳务输转1.58余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07亿元。(记者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