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钱救命”何时成为传说

02.03.2015  02:36

    有报道说,因为车祸受伤的刘来香老人在暨南大学附属三九脑科医院已住3年3个月又15天,拖欠了医院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亲人为此玩起了失踪,医院则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据有关人士披露,广东全省的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累计收入已超过20亿,去年真正用出去的只有几单,十来万元而已。

    “救命钱”为何花不出去?原因非常简单,申请程序繁琐。有政协委员在调研时发现,医院在帮助病人申请救助基金时,普遍感到很困难,实际申请成功者不足10%。得到批准的案例大都在数月后才兑现,有的甚至需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申请成功。有的地方,受害者写好了事故救助金申请书,却找不到接收部门。一些地方甚至规定,每笔救助金的申请审核需要经过分管副市长签批才能发出。如此一来,救助金的申请审核成了另类“行政审批”。更为可怕的是,就算极少数人幸运地申请到救助金,往往金额也不大,对于伤病的治疗可谓杯水车薪。

    不该花的钱乱花,是失职;但应该花的钱却没有花出去,同样是一种失职。现实中,公共基金的缺位、错位并不少见。因用途受限、提取困难,全国住房公积金年结余约四五千亿元。种种乱象折射出的是管理方式陈旧僵化、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简政放权依然任重道远。沉睡的民生资金背后,藏着沉睡的改革之心。小马飞刀以为,用好管好各类公共基金责任重大,它不仅关系到钱是否用到刀刃上,也关系到基金的持续性。只有保障基金的良好效用和信用,才能让基金形成良性循环。就需要基金会的钱是清清楚楚收进来,明明白白花出去。换句话说,提升公共基金的使用效率,需要平衡“放与管”,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应不断创新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因此,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公开、透明,专业化、规范化,并坚持独立核算的原则,进行外部审计,接受社会监督,以确保应急救助基金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总之,一项好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个周全的制度护底。唯此,才能真正让“等钱救命”成为传说。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