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济南等地要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

29.08.2016  12:33

  原标题:兰州济南等地要把网约车“”成出租车?

  地方细则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

  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即将“满月”,但地方细则的制定却步伐缓慢。最近,有地方陆续公布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公众担忧,网约车管理会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

  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后叫好声一片。但网约车准入标准、运营数量和价格细则,根据规定则由地方政府决定。

  因此,网约车政策的落地细则成为关注焦点。目前兰州、济南等地相继向社会或出租车司机群体就网约车实施细则征询意见,从已经披露的地方征求意见版看,虽各有特点,但对网约车数量、运营标准等均设有严格的门槛。

  网约车的定位高于巡游车。兰州市城运处负责人表示,网约车无论是车型、质量、配置都要明显优于普通巡游出租车,价格也高于巡游车。根据济南运管中心和济南市出租汽车协会联合给出租车公司下发的《深化出租汽车改革热点问题11问答》,济南网约车和巡游车定位不同,“网约车车辆档次应明显高于当地主流巡游出租汽车,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出行服务。

  网约车实行数量限制。兰州市城运处负责人表示,兰州市将严格控制网约车发展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网约车投放数量,在准入端对网约车实行合理管控。根据估算,兰州市运营车辆饱和状态应该在1.5万辆左右,而目前兰州市出租车的保有量为1万辆,加上政府未来两年在出租车方面的投入,应该达到1.2万辆。照此计算,留给网约车的数量仅为3000辆左右。

  网约车运营有更严格要求。根据济南征求意见的方案,网约车或被限定在B级车以上,而且要喷上专有标识。根据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

  滴滴公司副总裁王欣表示,兰州、济南征求意见版本细则的有些具体规定与暂行办法相违背。例如,要求网约车进行统一标识、提供出租车发票、与出租车一样6年退出等,这在暂行办法中均找不到相关依据。

  一些地方网约车主还担心网约车数量限制引发“炒牌”和寻租行为。“现在,兰州市的网约车已经超过1万辆,如果非要控制在3000辆的规模,一方面会端掉多数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另一方面又会使网约车牌照变成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兰州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军认为,一旦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约车采取严格数量管控和运价管制,网约车就与传统出租车无异,只不过是通过移动互联网预约的出租车而已。

  据新华社长沙8月27日电

   声音:网约车政策落地不能“跑偏

  顺应民意、体现改革决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后,赢得一片喝彩。然而,一些地方相继披露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却引发社会对改革顶层设计“空转”甚至“跑偏”的担忧。由于暂行办法规定,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准入条件、价格、数量、营运等拥有自主决定权,因此地方政府怎么使用改革赋予的自主权,是检验改革效果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网约车管理效果和出租车改革的成败。

  事实上,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都是要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才能以网约车管理落地为契机,促进出租车行业改革深化,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深化改革,难点是破除利益的藩篱。敢不敢动真格、愿不愿自我割肉,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勇气和魄力。网约车改革落地之所以会出现“跑偏”的苗头,本质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仍然习惯旧有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放不下部门利益。例如,严格限制网约车的数量,很可能让网约车再次走上出租车“炒牌照”的老路,使稀缺的牌照资源成为腐败和寻租的载体。

  网约车细则落地和出租车改革推进,是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复杂的民生改革,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否落地生根具有风向标意义。地方政府部门应吃透政策精神,充分听取市民、司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用创新和智慧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勇气和魄力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让网约车细则“跑偏”。新华社长沙8月27日电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