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三项工作开展情况通报

25.02.2015  16:57

2015年1月7日至1月18日,受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省卫生监督所对嘉峪关市和永登县、靖远县、瓜州县、临泽县、永昌县、古浪县、合水县、崇信县、甘谷县、岷县、礼县、和政县、碌曲县13个县2014年12月份以县为单位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村级三件事、中医师带徒(以下简称三项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现就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采取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查阅资料、入户访谈等形式,从组织领导、工作计划、经费投入、监测、宣传、培训等方面对中医适宜技术及村级三件事、中医师带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市、县、乡、村4级中医师承教育相关学习记录进行检查;入户调查了解村医、村民对中医适宜技术和健康工具包的使用和掌握情况,村民对文化墙内容的知晓率等。共抽查14个市州所辖13个县区、14个乡镇卫生院、40个村卫生室、420多户村民。中医师带徒共检查指导老师 78名,继承人234名。

二、工作成效

(一)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工作扎实,效果突出的地县有:白银市靖远县、天水市甘谷县、定西市岷县、张掖市临泽县。抽查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培训方案,通过狠抓工作落实,保证了第一轮中医适宜技术有序推广。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各地在认真总结第一轮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筹划、启动、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15种中医适宜技术和6种食疗保健技术方案。靖远县在温室大棚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三步走”,即温室大棚缓冲间薰蒸、按摩、拔罐,家庭热敷、艾灸、拔罐,乡镇卫生院中医系统治疗的方式,得到了菜农普遍认可;甘谷县六峰乡中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应用技能掌握较好,村民知晓率较高;岷县秦许乡卫生院掌握中医适宜技术方面比较突出,该院目前对辖区村医培训的中医适宜技术基本达到了15种,并针对本地村民健康需要全部进行了实际操作运用。各地6种食疗保健技术中了解3种以上的群众均达到70%以上,较好的是庆阳市合水县、平凉市崇信县、定西市岷县。

(二)村级三件事

抽查的40个行政村共发放健康工具包15654个,发放率达到78.1%,检查点发放率较高的是崇信县、碌曲县、礼县。各村将发放与培训相结合,基本做到了发放一次,培训一次,村民普遍对工具包的操作情况掌握较好。村民会使用健康工具包中4 种以上的占检查总户数的71%,使用率最高的有庆阳市合水县、平凉市崇信县、定西市岷县、白银市靖远县、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甘谷县、酒泉市瓜州县。理疗袋盐袋子使用较好的是甘谷县、和政县、永登县。和政县达浪乡卫生院还为居民理疗袋统一配发了艾叶和花椒等中草药。

所抽查的40个村健康文化墙的刷写均达到4平米以上,绝大多数能做到“一病一墙”、“一类一墙”、“一策一墙”,村民对文化墙内容知晓率达90%以上。白银市结合“五个一”工程,为乡村两级统一制作、配发了健康文化宣传栏。临夏州和政县李家坪村健康文化墙刷写约200㎡,陇南市礼县瑶浴村约140㎡,白银市靖远县小芦村约80㎡。

各地村级卫生室大多数能结合本村实际,采取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将健康沙龙活动与健康文化广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健康教育服务相结合开展活动,基本上每个村卫生室都印制了12种以上的健康宣传彩页和中医单验方,通过健康沙龙、健康培训、健康讲座、宣传中医保健常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收到较好效果。

(三)中医师带徒

第二轮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对应关系确立,大多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经典学习内容落实较好,指导老师批阅认真。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卫生院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各项资料完整。甘谷县人民医院师承教育规定每月抽取5份中医临床医案,作为科室、治疗小组和继承人的考核指标,督促指导老师和继承人认真学习、成效较好。

三、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一是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须进一步加强。第一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完成后,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14年10月17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轮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的通知》(甘卫中函〔2014〕508号),要求本轮培训要在第一轮培训的基础上,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至少再掌握15项左右中医药适宜技术。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县区第二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仅停留在启动筹划阶段,基本没有开展培训推广工作。二是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掌握不够好。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7种以上的不足50%,大多数村医中医适宜技术掌握并能应用的只有4、5种,需进一步普及推广。通过对抽查的40名村医掌握并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情况分析,掌握并使用3项中医适宜技术2人占5%,掌握并使用4项中医适宜技术10人占25%,掌握并使用5项中医适宜技术5人占12.5%,掌握并使用6项中医适宜技术7人占17.5%,掌握并使用7项中医适宜技术8人占20%,掌握并使用8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8人占20%。三是村医对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性不高。由于受收费、村医收入等因素影响,村医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康工具包在居民家庭中的使用。

(二)村级三件事

一是健康工具包使用率不高。各级虽然对健康工具包的培训工作比较重视,但由于群众健康保健知识掌握有限,工具包使用率较低,健康工具包中使用率较高的是体温计、刮痧板、拔罐、艾条,使用率较低的是理疗袋、腰围尺。盐袋没有盐、药袋没装药比较普遍。检查中发现武威、陇南、甘南、庆阳、平凉、嘉峪关7市州所抽查县区没有统一采购发放工具包用盐。能掌握健康工具包内4种以上工具使用方法排名较后的是甘南州碌曲县(30%),陇南市礼县 (73.4.%),金昌市永昌县(86.7%)。二是健康文化墙内容与实际切合不紧密。多数村级健康文化墙以喷绘方式制作而成,数量远超过规定要求,但质量不高,内容大而空,与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结合不紧密,影响了作用的发挥。三是健康沙龙活动在理解上有偏差。健康沙龙主要是以村卫生室或公共场所为平台,自发或有组织地开展健康保健、常见病预防和慢病防治等内容的讨论和现身说法,而多数村医认识仅停留在有组织的健康教育上,在工作中表现出畏难情绪,落实打了折扣,收集保存的资料多为应付检查,实质原因是村医待遇低,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三)中医师带徒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不能从医院长远发展考虑问题,对人才培训不够重视,忙于日常业务,着眼眼前利益,对师承教育工作不重视,仅落足于布置了,师承关系确立了,没有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师承教育“走过场”现象比较突出。庆阳市人民医院第二批师承教育检查时还未开展。二是各种记录不全。普遍存在继承人月记、心得体会及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足1000字和100字,个别跟师笔记从网上下载直接打印,应付差事。岷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抽查的学习资料中学生的跟师笔记、月记、心得体会等多为打印。三是考核不落实。承担市、县、乡、村4级师承教育任务的单位和相应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师承教育月考、阶段考核抓得不紧,是导致师承教育落实不好的主要原因,检查中大部分单位没有相应的考核记录。